台湾《经济日报》社论指,今年11月底特习会隔日,各界尚在呼吸美中贸易战停火90天的平和空气之际,却传出华为财务长孟晚舟遭加拿大以美国要求引渡为由拘留的消息。其实,华为遭美国指控违背伊朗制裁禁令已有数年,孟晚舟避免入境美国也有一段时日,加以美国对中兴通讯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前例,均使各界料想不到会发生直接逮人的情况。
先不论美国总统特朗普事前是否知情,抑或又是一次和谈与耍赖穿插的两手戏码,若考量目前华为的国际影响力,美国出手也不算太意外,只是逮捕孟晚舟的时机点太凑巧了。
具体地说,华为事件背后的动机是防堵中国科技势力崛起,挑战美国科技独大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在5G发展起步甚早,预计在2020年全面商转,且勤业众信(Deloitte)的报告指出,中国现有5G基地台建置点已是美国的十倍。龙头厂商华为在5G领域的涵盖范围从数据传输到网路安全,相关专利亦傲视全球。同时,华为设备不仅在中国大陆有极高的市占率,更大量卖给美国的盟国,欧洲很多国家的5G设备几乎完全采用华为产品。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华为取得产业发展先机,但问题是华为创办人任正非早年是军方工程师,董事长孙亚芳亦曾为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华为更一直享有中国政府补贴等优惠待遇,使美国长期怀疑华为替中国政府服务。因此,2012年美国众议院将华为和中兴通讯列为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今年8月特朗普签署的国防授权法案,更明定美国政府员工及合作厂商,不准使用华为与中兴的技术、产品或零件。澳洲、纽西兰与日本也陆续跟进禁用华为的5G设备,足见各国对华为的警戒已提升至国安层级。
不过,华为在5G技术上领先美国,但核心供应商仍有三分之一是美国厂商,且5G的世界标准尚未建立,使中国没有和美国开打科技战的本钱。美国在此际以违反伊朗制裁禁令,或国安考量、杜绝美国关键技术遭窃取等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对华为出手,仍属打蛇七寸的重招。
加上今年9月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三方会议,达成改革世贸组织(WTO),对违反规定向特定产业进行补贴的国家加以限制、反抗“第三国”不公平贸易措施和不当技术转移行为等共识;同月,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加注毒药丸条款,即任何一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贸易协定,另两国可在六个月内自由退出,并签署双边协议等,可谓利用合法的“国际经贸机制”,联手建构出遏止中国坐大的防堵网。但麻烦的是,上周特朗普表示,若能确保中国在贸易谈判上退让,他可能会停止引渡及起诉孟晚舟等说法,不仅是将法律问题政治化,更易引发外交危机,造成的后果与复杂性远高于中兴通讯制裁案。
首先,此举暗示美国司法可为政治服务,打击司法的独立性与可信度,也给中国在贸易战上的论述正当性;其次,过去美国司法单位透过和盟国签署的引渡条约,用以起诉侵犯美国法律的海外外国人,但大多数条约都不涉及政治,倘若特朗普此举被视为政治引渡,未来他国和美国司法合作的意愿将降低;第三,特朗普所言让加拿大将孟晚舟引渡至美国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甚至中国随后也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罪拘留了两名加拿大人,使盟友加拿大被迫卷入美中贸易战角力。
要言之,当华为事件揭开美中科技新战场后,在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在电信技术、云端技术、人工智能及电脑软硬体等发展,以求摆脱美国技术控制仍势在必行;美国则为了“国安考量”的防堵之举,及特朗普个人随兴所至的治国与外交风格。可预见的是随着美中的技术体系逐渐各成阵营后,也将带动生产体系的分割,使全球科技与其衍生的生产链,不可避免地卷入美中两大集团的对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