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冬天 经济 冷

时间:2018-12-19 07: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海腔新调

二十四节气大雪(12月7日)那天,上海飘起雨夹雪。气象台说,对“贫雪”的上海而言,大雪之日下雪并不容易。谁知这股寒流顽固得很,隔天不再扭扭捏捏,干脆在市区上空飘起大朵雪花,上海迎来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天气冷,但是经济感觉更冷。上海飘雪的那天,黄浦江畔正举行一场中国企业家高峰论坛,围绕“变局与重构”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

现场好些学者、企业家不约而同用“冷”形容当下中国经济。一名学者感叹,去年同样的峰会,大家热火朝天讨论大数据、区块链,今年却变得有些迷茫。

“冷”绝不是人体的感觉而已,经济数据确实透出寒意。今年首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逐季放缓,第三季度6.5%的增幅更回落到近10年新低。

第四季接近尾声,宏观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官方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落到33个月的低位,社会零售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也创下逾15年新低。

这轮数据一出炉,加剧市场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担忧,有经济学家甚至预言,此次经济放缓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路透社前天还披露,根据中国政府顾问提供给领导层的建议,中国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应下调至6.0%至6.5%。

经济的无力感已传导到就业市场。年关将至,早两年红红火火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都传出“瘦身”消息,网络问答平台知乎和锤子科技本月都被曝光有裁员动作。较早前,华为、阿里、京东等业界巨头,也陆续传出停止招聘或缩编。

保经济的核心目的是保就业,增长下行压力只要不影响就业,依然在可承受范围。一旦波及就业,影响普通人的饭碗,等于动摇了民生的基石和社会的稳定器。就业市场不景气,更让人感受到这股寒意似乎势不可挡。

与一年前相比,中国经济今年的氛围确实发生了变化。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8年经济决策定调时,着重提出的工作重点是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以金融风险为主的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目标是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

但到了2018年,中国面对的内外部风险超出预期,用波诡云谲来形容大概不为过。国内基建投资下滑,市场信心不振;流动性紧缩,投资机构陷入“钱荒”;信用债违约大爆发,民营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面对夹击,更是一年前始料不及。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时刻,中国正面对内忧外患的经济环境和新的国内外局势变化,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如何为明年甚至更长远的经济工作细化部署备受瞩目。而在上星期四(13日),中共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已经释放出“保增长”的信号,显示经济走下坡的压力让高层十分警觉。

然而,增长要怎么保却是一个难题。要用短期的经济刺激拉动立竿见影的增长,还是为长远计而刮骨疗伤,推进可持续增长,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短期的政策发力托底经济与长期的深化改革,难免出现矛盾和紧张,两者如何取得恰到好处的平衡,这里头没有简单的答案。中国高层纵使愿意为长远改革付出短期代价,现阶段的中国又能承受得住多大的短期压力?这都是对决策层魄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昨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警惕,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惊涛骇浪或许还未真正到来,但冬天确实已在眼前。上海的朋友跟我说,这个冬天可能比去年冷,最好多准备一点厚衣服。经历一个多星期前那场早早到来的初雪,我想大家都会严阵以待。

赞一下
(25)
89.3%
赞一下
(3)
10.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