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评:改革开放40年 中国面临再出发

时间:2018-12-17 09: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指出,北京明日将会隆重集会,高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展开之际,在大会上,对未来的改革开放有什麽样的宣示,是举世瞩目的焦点。而这次大会之后,据悉中央本周内马上会召开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改革开放作出重大部署。在此重要的转折关头,回顾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于判断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的走向脉络,无疑具有很多启示。

沧海桑田经验独特 思想解放良性循环

40年的改革开放,称得上沧海桑田,中国过去40年的变化是令人惊讶的,从经济总量只占全球1.8%的贫穷国家,发展到占全球14.8%的第二大经济体;从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排在倒数第七位,今年中国人均GDP预计将达到9281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从1978年到2018年,内地出国留学人员累积已达519.49万人,与新加坡总人口相若,成为全球留学第一大国。

正如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高斯(Ronald Coase)所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来解释,其成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human action)。的而且确,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中,中国既未如苏联般解体崩溃,亦未如东欧国家般完全转向资本主义,更未如古巴、朝鲜等国陷入贫穷孤立的窘境,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商品经济兼容的经验,是中国的独一无二创举。所以说,中国过去40年的经验是十分独特,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究竟做对了什麽?事情固然很多,首推制度创新,但这种制度创新并非“顶层设计”的结果,而是“摸着石头过河”、破禁踩线的结果,从农村分田到户,到城市个体户,改革初期的所有突破都是违反当时法律的;即使是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等举措,当时也都于法无据。同时,政策的宽容,容忍不平等,打破大锅饭,让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解放,40年内地先后经历了三波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第一次1979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辩论,第二次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姓资姓社”的大争论,第三次则是世纪之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前围绕着“加入WTO究竟是利大弊大”的大讨论。事实证明,每一次都实现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民主法治诟病最多 环境污染代价沉重

当然,内地的民主法治建设、新闻和言论环境,仍最为人诟病。40年经济大发展也令中国付出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社会道德下滑等诸多沉重代价,一方面,外资对中国市场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外资公司又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诸多抱怨,甚至影响到中国与欧美的政治关系;一方面,中国已有115家公司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另一方面,每年却有大量民营企业家移民外国,用脚投票,这种焦虑从何而来?很值得当局深思。

国情与世情都发生深刻变化,贫富差距不再是激励人心的工具,而是社会矛盾的导火线,公平正义才是包容性发展的要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市场和世界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在内忧外患倒逼下的结果,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樽颈阶段,下行趋势明显,各类经济社会风险正在集聚,特别是美国和西方的全面围堵来势汹汹,中国要以大改革大开放化解危局,就要拿出2001年加入WTO的勇气。

新一波的改革开放,不能也不应靠民间违法来突破,而有赖于中央的“顶层设计”,因此,改革开放2.0版本,也是对中央高层壮士断腕决心和魄力的考验。近年,有关中国改革的方向之争又甚嚣尘上,国进民退、言论空间的压缩都令人担心改革倒退,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重申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可一纾国内外的担忧。高水平的开放,也不止是减税优惠那麽简单,还应引入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营造适应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和良好营商环境,加快与各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和自贸区建设,迎接WTO改革的挑战。

明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亦是两国贸易谈判成败与否的关键一年,明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果说毛泽东的前30年是“第一共和”的话,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40年就是“第二共和”。

赞一下
(19)
86.4%
赞一下
(3)
1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