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二月河的作品再引争议

时间:2018-12-17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蓟燕春秋

中国著名作家二月河前天凌晨逝世,这是今年继台湾的李敖、香港的金庸之后,华文文坛又一位巨星陨落,令人十分感慨。

与金庸身后获得无数赞誉相比,二月河逝世虽然也引发众多网民的不舍与怀念,但也有人指其作品对康熙、雍正、乾隆歌功颂德,没有对君主统治下的专制社会体现足够的批判和揭露。还有人批判二月河精心刻画皇帝的信赖和知识者的忠诚,以及在主奴、尊卑、统治者和效忠者之间的稀有蜜月,是1990年代诞生的最重要的国家主义作家。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中小学时期几次留级,21岁才高中毕业,1968年参军到工程兵部队干了10年开山打洞的苦差。转业后,凌解放回到河南南阳当干部,但“不会当官”的他对仕途了无兴趣,后因对红楼梦的强烈兴趣结识了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并在后者鼓励下开始创作描写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小说“落霞三部曲”。

凌解放开始写历史小说时已年近40,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叫二月河,意指二月的黄河冰凌解冻,开始浩荡奔流,与“凌解放”意境相应。他自己解释,这个笔名也是为了赞扬中国改革犹如春风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浑而东的那种壮丽景观”。

经过数年苦熬,二月河在1986年以160万字的四卷《康熙大帝》一举成名。从1990年到1996年,二月河又以惊人速度和超常勤奋,创作出各130万字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系列,深受文艺界和读者好评,甚至有文艺评论者称《雍正皇帝》是《红楼梦》以来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基本是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加“观照现实”的思路来书写。他以渊博的史学知识、流畅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描述了康雍乾时期从宫廷斗争到三教九流生活的广阔社会画卷,帝王将相、士农工商、侠盗妓僧等众生相都跃然纸上。

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二月河以丰富的文学想象,构建了新的历史逻辑关系和帝王形象。比如历史上负面评价最多的雍正,在二月河的笔下成了一个严于律己、宵衣旰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强力反腐的“明君”,颠覆了公众对雍正的认知。

二月河的皇帝系列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这两部电视剧至今还经常在各电视台播放。据说“铁血宰相”朱镕基当年在看到《雍正王朝》剧中的改革之难时,还流下了眼泪。

但二月河的作品也一直受到争议。有评论认为他热情讴歌封建帝王,将康熙、雍正、乾隆塑造为明君形象,不仅价值观错乱,而且严重误导读者和观众,是一种思想倒退,不符合历史发展大趋势。还有一些历史学者批评二月河的作品有很多史实错误,康雍乾时期发生的大屠杀、文字狱,都被二月河改头换面,精心掩饰。

不过,二月河本人并不认为他的作品是刻意为皇帝和封建制度歌功颂德。他曾经解释,将帝王系列小说命名为《落霞三部曲》,一方面因为康雍乾时期的华夏文明像落霞一样,非常灿烂美丽;可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封建文明极盛而衰的时期,“它像落霞一样,日薄西山,黑暗即将到来。”

二月河生前或许没有料到,他的逝世会让其作品再度出现争议。但二月河的作品毕竟属于文学创作,不是历史研究,不必为历史真实性负责,批评他的作品有很多史实错误似乎有些吹毛求疵。同时,二月河在小说中把皇帝当作正面人物来写,那也还是文学虚构,最多只是一家之言,用不着承担“严重误导读者和观众”的政治责任。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二月河毫无疑问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作家,他的《落霞三部曲》也是历史小说中的一座丰碑。

赞一下
(194)
79.8%
赞一下
(49)
20.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