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成长中国”
中国官媒近日批评浮夸自大文风,甚至传出淡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宣传。中国学者分析,中国过去过度宣传,因而被各国视为挑战,因此开始“战略收缩”、“缓称王”。
人民网早前连续推出三篇评论文章,批评中国媒体浮夸自大文风,激增民粹情绪,导致民众“看不清事实真相,看不到真实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风气。”
中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刘丰也分析指出,中国媒体转变宣传形式代表中国正在战略收缩。
他说,中国的战略收缩出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能力上,避免实力对外投入或卷入。例如中国开始强调“一带一路”是“跟大家一起共建的”,这跟刚推出“一带一路”倡议时的宣传有些变化;中国在海外投资也更审慎。
第二则是在心态、态势上降低调门。例如在中兴事件后,《科技日报》推出“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专栏,官方媒体宣传、报导也开始收缩。
第三,是修复与周边国家关系,包括洞朗冲突之后修补与印度关系、近年修复与日本关系等。
刘丰认为,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到中国战略收缩的表现。
他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呈现给国际社会的形象彷佛“中国不是世界第二了”,很多时候甚至形塑“中国是世界的领导者、世界第一”形象。但对正在上升、崛起的国家而言,过早暴露野心是危险,甚至会“撞墙”。因此,中国战略收缩是必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则说,中国接下来的国际战略必须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呈现。
他表示,中国军事战略核心任务在于维护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防止台湾独立”,而并非扩张势力范围,这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则是“藏富于民”培养强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提供长期稳定税收,维持社会稳定,不要透支经济实力。
李巍指出,“缓称王”则代表不与美国争取“国际领导权”地位,因为掌握“国际领导权”就必须“请客、吃饭”这会带来高昂成本。
他也认为,中国在当今国际领导角色应是以自身模范来实现,而不应透过模式、观念、价值主动输出,更不应透过尖锐批评对方模式不好,来增加自身模式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