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关税非关税手段交错的美中贸易战

时间:2018-12-14 09: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工商时报社论

美、中两国才刚于G20高峰会期间达成贸易战停战90天协议,让各界缓了一口气后,又爆出中国网通大厂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过境加拿大被捕的风波,引发全球舆论热潮。然而,美方逮人的理由虽是华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禁令,却也隐含着美中双方在商品贸易关税壁垒之外的角力。

到底该如何看待这场贸易战与其对全球经贸运作的影响?目前看来,可从四个面向着手。首先,关税壁垒仍是最直接的关注重点。由于美国、中国都是全球供应链的要角,且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要做到伤人而不损己,实属难事,这也是双方领导人之所以务实地达成90天停战共识的原因。但在未来90天内,各有盘算的美中两国能否达成最终共识,抑或掀起新一波报复性关税,还是未知数。

其次,企业如何因应美中贸易战的炮火?虽然特朗普政府透过提高中国进口关税、封杀中兴通讯与华为等手段,要兑现其推动制造业工作回流美国的竞选承诺。但全球企业为了避免在两大强权争斗中受创,并持续利用生产资源丰富且消费潜力雄厚的中国市场,唯有分散风险一途,甚至将生产基地移往中国。例如今年德国汽车巨擘BMW在中国设立SUV X3车款的厂房,以在地生产方式因应中国对从美国出口的SUV课征40%进口重税,并计划与中国华晨汽车合资,于2020年生产X3电动车。至于其他产业的厂商(特别是需要大量劳力的最终装配作业),也开始将生产基地从中国移转至东南亚等低廉人力充沛的国家,让产品出口可避开美国筑起的关税高墙。

此一情势不只打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如意算盘,也显示出任何试图透过人为力量将特定国家逐出全球供应链与妨碍其壮大的举措,都可能在企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变下,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而企业为因应美中贸易战所进行的供应链转移,也正悄悄地令全球经贸版图产生若干变化。

第三,毒药丸条款是否将成为美国双边贸易主义的惯用武器?二战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规则导向(rules-based)、多边架构的国际政经秩序(含IMF、WTO等机制),奠定了美国作为全球政经霸主的地位。但特朗普主推的“美国优先”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放弃了过去相对普惠与公平的多边架构,重回只有大国具优势的双边贸易主义。尤其是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进行重新谈判,改为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并在协议中加入有毒药丸条款之称的32.10条(Article 32.10: Non-Market Country FTA)。该条款列明若有签约国与非市场国家(non-market country)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其他两国的其中一方有权在6个月通知期过后,终止这项三方协议,并以相同的条件签订双边协议,此举摆明是针对中国而来。

在2019年美国和欧洲、日本将展开贸易谈判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为了削弱中国利用双边协议维持过去多边架构下的经济优势,再度引入毒药丸条款,成为全球经贸关系是否有重大改变的关键。坊间普遍预期,欧洲、日本最为看重的汽车业,恐会是特朗普政府锁定的攻防重点。

第四,科技恐是美中贸易的新战场。诚然,美国科技业在关键技术上仍有一定程度的领先优势,但中国科技业透过人口优势在大数据应用上收获颇巨,并以创新的商业模式逐渐走出本土市场,在新兴市场攻城掠地。

以美国科技业五大指标企业脸书、苹果、亚马逊、网飞与Google(俗称FAANG)与中国科技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俗称BAT)的竞逐来看,FAANG对全球的莫大影响力已无须多言,但BAT以新兴市场和周边服务逐渐扩大影响力和市占率,已逐步对FAANG造成威胁。像是百度在2006年进军日本大败后,2012年再次挑战国际市场,由华人较多的东协国家切入,并以各种应用工具打头阵,待百度服务逐渐环绕使用者后,再推展搜寻引擎;阿里巴巴透过旗下物流优势,使淘宝在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纽西兰、澳洲等地有不错的表现,且在价格及平台优势下,市占率持续扩大;腾讯的影音服务则透过投资及合并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且市值已与脸书相当。

眼见BAT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成长,加上中国力推“中国制造2025”战略亦藏有挑战美国的深意,而特朗普政府如今强烈要求中国改善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如强迫技术转移、智财权保护等),即是以保护美国企业半导体、人工智慧等智财权名义,揭开美中科技战序幕,也让美方逮捕在5G领域拥有优势的华为公司高层一事,颇值得玩味。

可以预见的是,美中贸易战的影响绝不仅是当前台面上的关税壁垒,它对于国际经贸版图与运作秩序的冲击,远比可计数的关税税率来得大,而以科技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恐将是下一波战火主力,使全球在2019年同样将笼罩在难见止息的美中贸易战火中。

赞一下
(3)
27.3%
赞一下
(8)
72.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