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社论
习特会达成贸易战停火协议,双方考量了极为复杂的政治、军事与经济因素,其中,汽车市场的衰退是迫使特朗普放软,无法进一步启动惩罚性关税的重要关键因素。大国之间的角力固然是全方位的霸权之争,但是任何政权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第一优先,无法蛮干,在这次双方的停战谈判中再次获得证明。
根据本报报道,交通部公路总局监理所公布台湾11月汽车新领牌照统计,新车领牌数为3.6万辆,与去年11月相较,衰退10.9%,累计前11个月的新车领牌总数为39.31万辆,也比去年同期减少2.3%。车市衰退是全面性的,不只五大国产品牌的销售量衰退,整体进口车也同步走跌,热门的宾士、马自达同样未能幸免。
由于已届年底,市场预估今年全年汽车销售量大约在43.6万辆,比去年的44.5万辆约少1万辆,终结了连续两年的汽车多头市场,不过仍然处于历史高峰区。
台湾只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小环节,44万辆的销售量,只占今年全球预估9700万辆的4.5%,有趣的是,台湾车市衰退的趋势却与美国、中国这两大市场亦步亦趋,虽然美国景气复苏、中国则反向处于结构调整期,车市走向却一致衰退。
汽车市场似乎正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证明了贸易保护主义寸步难行的事实,在全球贸易环环相扣的产业架构下,任何国家想要关起门来自己自足,必然付出昂贵的代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公布的统计,今年10月大陆乘用车销售量只有204.7万辆,与去年10月相较,暴减13%;累计前10个月销售1930.4万辆,较去年同期的累计数量也减少了1%,大陆媒体用“中国车市正经历26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来报道这个警讯。
由于大陆汽车市场有“金九银十”的季节性因素,今年在9、10两月却在传统旺季出现逆势大衰退,必须要有重大政策才能扭转强大的衰退压力,即使11、12两月车商强力促销,加上政府优惠政策的刺激,也只能期待全年小幅衰退或是持平。
汽车厂在大陆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却也是从东北到西南,攸关各省市经济荣枯与社会安全的核心产业,中央在面对特朗普的贸易战争中,必须正视汽车市场寒风冷冽的事实,必须纾解庞大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者的焦虑。
美国因为通用汽车今年更改统计揭露方式,不再公布每月汽车销售量,因此无法与按月公布销量的大陆相比较。但是,龙头大厂福特汽车在11月的乘用车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大跌19.5%,近年获得消费者青睐、相较于小轿车较为抗跌的休旅车(SUV),销量也同步衰退4.9%。
日本车厂如丰田、日产、本田也同样缴出衰退的红色成绩单,即使没有通用汽车的数字,也可以清楚看到美国汽车市场正在承受比大陆更为痛苦的衰退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