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畅能:陈凯欣击败泛民开创新模式

时间:2018-12-04 08: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亚洲周刊 2018年12月9日 第32卷 48期

泛民主派在香港立法会补选中第二次落败,显示泛民无法取回本土激进派选票。代表建制派出战的陈凯欣胜出,她强调民生优先,是“非典型”建制派形象,可能成为日后建制派的竞选模式。

这是香港在2018年第二次立法会九龙西选区补选,也是泛民主派的第二次败选,由代表建制派的陈凯欣胜出。11月25日的投票日,整天都下着蒙蒙细雨,三方阵营的候选人团队都在冒雨拉票,代表泛民出战的李卓人本来就因与泛民决裂的冯检基一同出选,选情不被看好,最后落败也是意料之内。建制派力捧的政治新星陈凯欣顺利胜出,记者出身的陈凯欣形象清新,被视为“非典型”建制派候选人。

这次投票率约四成四。陈凯欣得票约10万6000,李卓人得约9万3000,冯检基得约1万2000,李和冯的票加起来也不及陈,即使冯不出选,泛民仍然落败。

陈凯欣是“非典型”建制派候选人,她与台湾高雄市长当选人韩国瑜一样,强调“民生优先,政治放一边”,她认为这次胜选是因为香港选民厌倦了政治斗争。她在选举早期避免表明政治立场,后期才表示自己是建制派候选人。陈现年41岁,先后在无线电视和NOW新闻台担任记者,丈夫邱文华曾任职传媒行业,是记者及主播。2012年,陈加入政府,担任食物及卫生局政治助理,与前局长高永文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次也是高永文推荐她出选立法会。

相比起建制派重视民生的议题设定,泛民强调政治论调,似乎不太得到中间派或激进派选民支持。阻挡“明日大屿”填海计划、阻止建制派修改《议事规则》、阻止《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等,都是泛民长久以来的“政治牌”,但从近两次补选结果观察,“政治牌”已不太有效。

这次选举结果让本来在立法会处于劣势的泛民雪上加霜,在本届议期内已无力回天。立法会分为直选议席和功能组别,各有35席,建制派长久稳占功能组别的多数,直选议席在陈凯欣当选后,建制派占有18席,泛民16席(馀下一席有待新界东补选结果),是泛民多年来首次失去直选议席的分组否决权。一般议员提出议案,需要在直选议席和功能组别有多数赞成票才能通过,最近建制派可能会提修改《议事规则》,让不守规则而被赶出会议厅的议员不能再参加该次会议,失去分组否决权的泛民俨如“肉随砧板上”。

最让泛民重创的是流失了几万张选票。2014年“占中”过后,泛民光谱产生明显变化,比起传统泛民,更激进的本土派和港独派影响力大增,本土派主张香港的政策要以港人为优先,而“港独派”则强调“香港独立”才有更好出路。从此泛民阵营就分裂出传统泛民和本土派、“港独派”,后来又有自决派,即提倡以公投来决定香港命运,但不排斥“港独”是其中选项,建制派批评这是“隐性港独”。传统泛民虽明言不支持“港独”,但认为可以自由主张或讨论,与“港独”派关系暧昧。

本土激进派支持者似乎不会再回头支持泛民。民主派会议召集人毛孟静承认,无法取回游蕙祯的选票。从2016年立法会选举九龙西选区的得票可以看到,泛民阵营(刘小丽、黄碧云、谭国侨、吴文远、毛孟静)约11万票,激进派的黄毓民及游蕙祯约4万票,近两次选举,泛民得票都是10万5000千票左右,即是约4万名激进派支持者并没有投票给泛民候选人。

泛民被批不思进取

“港独派”与泛民阵营水火不容,本土激进派主张“焦土政策”,杯葛近两次补选,让泛民阵营落败。原因是“港独派”认为泛民多年来不思进取,只会靠着“六四”等政治事件的光环来领取“政治综援”(综援是香港一种社会福利),又无力阻止政府施政。每当“港独派”出选时,一些泛民成员又会攻击对方,分散票源,认为“港独派”是“收了中共的钱搞破坏”,这种阴谋论在泛民支持者中广为流传,让双方阵营的关系陷入不可修补的境地。

李卓人在选后承认,投票率低是选民对泛民阵营“心淡”,会检讨怎样可以得到不同阵营的支持,意味着泛民希望争取更多本土激进派支持。不过,当泛民靠近“港独派”时,又会失去温和选民支持,这让泛民阵营的策略进退失据。

本来在九龙西选区建制派只有两席,而泛民坐拥四席,但由于游蕙祯和刘小丽被取消议员资格(DQ),让建制派得以夺取这两个席位,形势逆转。不过,建制派在立法会大选中,一直只能在九龙西夺得两席,下届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有两名建制派可能需要让位。

香港下场选战将是立法会新界东选区补选,以及明年的区议会选举,泛民重订策略是当务之急,相信建制派也会保持“非典型”的路线,捧起更多的政治新星。

赞一下
(2)
66.7%
赞一下
(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