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山城打望 林展霆
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G)上周卷入“辱华”风暴,我第一时间看了那支被指带歧视意味的“起筷吃饭”广告,用筷子吃意大利食物的概念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倒是广告女模一身红彤彤的装扮,还有那双眯成一条线的眼睛,先吸引了我的目光。
仔细一看,她的双眼还画着上扬的眼线,增添了几分浮夸与戏剧性,加上耳朵和脖子佩戴的大块金饰,还有一身红彤彤的衣着,广告似乎是深怕你不知道,这名从头到尾没发声的女模来自……猜对了,中国。
这名“眯眯眼女模”主演的广告下场如何,大家都知道了:先是广告本身引起反弹,后来D&G设计师的辱华言论进一步触发众怒,两名创始人最后被迫道歉却被批零诚意,D&G几天内在中国从大咖品牌沦落为众矢之的。
身为一名新加坡籍华人,“起筷吃饭”广告并没有让我感觉特别被冒犯,我的反应更多是唾弃:2018年,还有广告拿华人女性的眯眯眼当炒作卖点?在我看来,这不至于辱华,但毫无疑问是拍得很烂的创意广告,这样的评价对于自恃犀利、前卫、大胆的D&G,或许才是更扎心的。
“眯眯眼”之所以被视为含歧义,背后有段不愉快的历史。早从19世纪,美国排华法案助推的反华运动中,政治宣传资料中便出现了矮化华人的眯眯眼刻画;二战期间,嘲讽眯眯眼则成了丑化日本人的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眯眯眼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语境中是对亚裔族群的贬低,尤其在推崇大眼睛的审美标准中,眯眯眼普遍被认为是不漂亮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近代出现了微妙的翻转。随着西方身份政治抬头、政治正确风潮吹起,眯眯眼开始被视为外界赋予亚裔族群的一种刻板形象,嘲讽眯眯眼更是种族主义的体现,成了政治上的禁忌。
在这样的背景下,D&G广告突出一名眯眯眼女模,再配上各种刻板的中华文化符号,政治不正确是一回事,同样令人嫌弃的是这种刻画的落伍无趣,而这还出自人们此前认为是有品味的一个奢侈品品牌。
“起筷吃饭”无论是真心想表达中国式审美,或作为一种反讽创作表达,与其说具冒犯性,倒不如说俗套至极,让许多华人看了都不禁要翻白眼,并不免感到无奈。我和几名朋友看了广告后第一反应是:“诶,这到底想表达什么?”
说无奈,除了因为广告没水准,也因为这个品牌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想象,始终突破不了既定框框。即便是触角已深入中国市场的D&G,对中国人和华人的理解依然片面、僵化;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至少在时尚圈里,西方与华人世界的文化隔阂看来还是很大。
其实,这些品牌无非是想找些代表“中国性”“华人性”的符号,但与其懒惰地沿用几个既定的传统人事物,何不往前看,试图反映当下的社会与文化生活?
我想起了前年很红的一支由日本化妆品品牌SK2推出的广告,那是一部叫《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微纪录片,写实地叙述了中国大龄剩女的心酸,并感性地刻划不婚与不孝之间的挣扎,间接带出鼓励女性追求自主的品牌精神。广告播出后引起强烈共鸣,SK2产品销量之后大增50%。
可见,凸出“中国性”“华人性”的可能性很多,跳脱“古代”的主题也从来不缺,关键或许在于品牌是否愿意多做一点功课,对其他文化表达出诚意与尊重。
又或许,在消费行为日益成熟的市场中,中国和华人消费者根本无需刻意被代表。难道D&G无法信任华人能纯粹因喜欢D&G产品而消费,一定要添上一层“华人性”,才能吸引人去购买?
每一场风波都是教训,眯眯眼好不好看属个人审美,但试图用它争取眼球和共鸣,捞取笑声和资本,2018年的今天应该早已没门儿,笨拙抽离的奢华时尚品牌,如今应该有所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