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伦:台湾民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民进党到了需做大的调整与更新的时期,国民党也不可得意,要新生还需要过两关。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执政的民进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丢失原有执政县市,从2014年的13席大幅缩减到6席,甚至像宜兰县、彰化市这些所谓“民主圣地”,极具战略意义、对台湾政治走向有决定性影响的高雄与台中,都一一丢失,可谓是经历一场地地道道的惨败。
笔者自1991年第一次赴台参观,多年来有近20次赴台观选、开会,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长期关注台湾的转型,此次虽因工作忙碌未能赴台观选,但从媒体的报道以及选举的结果中依然得出几点感想,粗略写出,供读者参考。
2016年全面失去政权两年后国民党此次大胜,当然是一种政治“钟摆效应”的结果,但如果全归结于此,恐怕也忽略了此次选举所传递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在笔者看来,这次选举结果是与台湾民主发展走到一个新的阶段、酝酿着某些新发展这一点有很大关系;经济的不佳、对执政者的不满给台湾政治文化的质变提供了一个突变的动力源。以往,台湾的族群问题,一直是台湾民主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动力,但这些年,却似乎成为影响台湾民主继续成熟、跃上新的台阶的一个关键性障碍。
这个问题不破解,台湾的民主很难走向一个以政策为导向的理性的民主运作阶段。
显而易见,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与两岸关系问题的解决相关联的,但台湾内部不能很好地整合,内部撕裂,一切以族群判是非,显然也只会恶化这一问题,无助于其解决,台湾这些年内耗、发展停滞就与此有重要关系。
韩国瑜传统上被归属于深蓝的外省二代,能够在南台湾深绿的高雄高票当选,显示那种政治上的族群魔咒在开始破解,人们更多地是看重政见,能否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看重的是选举人的能力与品质。这对台湾政治文化下一步的发展、对弥合族群分歧,绝对具有重大意义,也会缓解外省族群许多人的离心力,有利于台湾族群的和解。此外,韩所主张的高格调选举、不做人身攻击等,也为提升台湾的选举文化品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他当选后再次重申绝不搞蓝绿区分,一心服务市民。
显然,族群问题不会因他、因此次台湾选举全然得以消除,两年后的大选时也会再次成为某种或显或隐的竞选要素,但从韩的当选、绿营票仓的倒戈可以看出,理性的政策选择可能将是今后选民政治选择上越来越重要的考量,这当然会有利于台湾民主的健康发展。
客观地讲,从人口老化、地缘政治等目前台湾许多结构性的内外限制因素来看,任何政党与个人上台,事实上也难以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变台湾的状况。蔡英文也同样面临这种格局。比如就经济来说,笔者2016年蔡胜选时便多次与人谈起,蔡的五大产业政策实现起来或许都有很大困难。但这些与台湾实行民主完全没有必然的联系,且不讲传统的民主国家,仅就新兴民主国家来讲,几乎同时启动民主化的韩国的经济发展就证明这一点。
而威权时代台湾的经济得以发展也不是必然与威权有关,世界上威权国家经济状况不佳,也有比比皆是的例证。经济的发展除政治因素外,显然还取决于其他许多条件。
台湾最近些年发展不畅,却显然是与内部消耗过多、社会缺乏共识、国家失去明晰的方向感有关。这与台湾的历史与特殊的民主转型过程有关。但消除这种问题的最好方式绝不是回归旧的威权,而是深化民主,台湾现已有的制度空间毕竟给民众与有志于此的政治人物提供了条件,只是需要台湾蓝绿左右各界放大胸怀、视野,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努力。此次选举完结,胜选的一方如韩国瑜、卢秀燕等国民党籍人士及落选者一方如陈其迈、林佳龙等展示出的理性、善意,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未来台湾民主文化提升可期的前景。
此外,此次从高雄到整个南台湾中华民国国旗的飞扬,似乎也有助于在今日这种局面下,以中华民国为最大公约数和政治符号象征来维系台湾的共识。
台湾“九合一”大选也一定会影响到两岸关系,对于正处于中美贸易战、国际关系风云变换、台湾在美国眼中战略地位上升时期的台海,北京少见地没有愚蠢地出面,事与愿违地试图影响台湾大选,也自然会乐见台湾此次选举的结果,下一步尽可能地会释放一些利好。但北京切不可误读,以为此次大选是什么“九二共识”、台湾统派的大胜。
希望两岸关系好转,对台湾利多,显然是一些民众的期望,在些民调中显示的中国认同也有些许回升,但仍需认识到的是,台湾的主体意识整体上依然在发展、强化,这依然将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
对民进党执政不满,将票投给国民党候选人,并不意味着台湾人就此认同中国,这完全是两个问题。政治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分离可能会成为今后一个演变趋势,或许也从某个方面展示了台湾民主正更进一步走向成熟。
这次是民进党第一次真正的完全执政后的败绩,也是国民党全然没有任何党产支撑后的胜利,这都值得双方好好总结与反思。也值得对岸的中共借鉴,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政党、相信人民的政党是绝不应害怕人民的检验的。
笔者多年关注台湾,除对两岸关系的演变可能引发的后果感到关切外,也跟笔者有关现代性、中华文化的现代性的研究有关,就这一点来讲,台湾经验显然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经验尝试。这些年来,出于某种个人利益或心理需要,某些蓝营的学者和政治人物不顾自己当年的坚定的反共立场或追求民主自由的历史,毫无原则地向北京献媚,甚至诋毁台湾民主取得的成就,显然是不负责任,也难以让人认同的;而另一方面,一些绿营人士以民主的旗帜大搞民粹,甚至到了有些类似鼓吹种族主义思想的地步,显然也与真正的民主精神相悖。
对一个在台湾这种特殊情境、国家地位与身份认同尚不清的国家展开的民主化,民主运作具有某些民粹的成分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人们不破坏民主游戏规则,民主的一些矫正机制会有助于形成一种理性的政治文化。但前提是人们尊奉民主原则。总体上,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台湾的民主取得的进展还是巨大的,值得肯定与珍惜。
这种进步,不仅体现为解决权力的合法性再造、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且台湾在公民权利的深化与扩展方面,也在迅速地在追赶世界一些发达民主国家。此次与“九合一”大选同时进行的有关台湾同性平权等方面的公投,尽管公投形式本身是否合适尚有争议,投票组织方面存在令人难以接受的混乱,公投结果让某些人觉得失望,但不管如何,这些公投议题走到今天,如此出现在公共论述、抉择的空间,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历史当然不会一步到位,尽遂人愿,但台湾的民主会继续走下去,逐渐成熟,许多议题的讨论也会有一天更加成熟,这也是笔者所相信及期望的。
1997年台湾县市长选举,笔者赴台观选,那次是民进党第一次夺得多数县市执政,蓝天变绿地。笔者归来后曾撰写一文“台湾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对选举做过一些分析。两年多后,陈水扁当选,台湾发生历史性的第一次政党更替。二十年过去,今天此次选举,不敢说这将是另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开端,但相信,台湾民主的新一页或许已徐徐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