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抹红无效 两岸“由斗转和”现契机(2)

时间:2018-11-25 08: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绿地两年翻转变蓝天  民意如流水蜜月期短

表面看,民意如流水,反面快过翻书,是今次“九合一”选举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4年前的“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刚取得大胜,各县市“蓝天换绿地”,到两年前蔡英文赢得总统大选,民进党“全面执政”,但今天已因政绩不佳被选民全面抛弃,特别是失去执政20年的高雄、执政13年的云林县,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党主席蔡英文、行政院长赖清德和总统府秘书长陈菊等人分别请辞,以示负责,但如何回应台湾政治和民意的变化,才是民进党执政当局需要深思和反省的。

国民党是这场选举的最大赢家,但回顾历次台湾选举,钟摆效应的频率已有大幅加快之势。曾几何时,2012年蔡英文竞选总统后感人肺腑的败选感言言犹在耳,4年后她已昂然挺进总统府。今次选举,国民党看似风光无限,但只要其当选人在未来一两年内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党高层本身不能洗心革面,脱胎换骨,2020年是否能复制民进党全面执政的奇迹,并不乐观。

从4年前柯文哲以无党籍身份当选台北市长,到今年非典型国民党人韩国瑜空降高雄掀起“韩流”,令人看到台湾出现一股超越传统蓝绿的第三势力,不再纠缠于统独、族群、党派等意识形态话题,而是以亲民、务实、憨厚的新形象吸引民众。柯文哲上任以来,执政风格清新,不受蓝绿束缚,有时口不择言,但很快认错,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但就是因为柯文哲执意维护台北与上海的“双城论坛”,说了一句“两岸一家亲”,就遭民进党抹红,更执意推出毫无胜算的候选人姚文智参选台北市长,旨在搅局“??票”,最终令柯P连任之路陷入苦战。

从柯文哲到韩国瑜的个案可见,在台湾蓝绿两大政党依然强势的政治格局下,这些第三势力的“明星政治家”,若缺乏政党支持,很难保持与公务员队伍的良性互动,也很难得到以两党议员为主体的议会的配合;在朝的柯文哲和在野的韩国瑜在这次选途不同的遭遇,可见一斑。

如果说对柯文哲狙击反映了民进党党同伐异的霸道的话,那么对韩国瑜空降高雄之初的蔑视、对农民农产外销之苦的无视、对台中空气污染的轻视,在在反映了民进党全面执政后的傲满与颟顸,他们最终被台湾民众用选票惩罚。

柯遭抹红显绿营霸道  蓝营酱缸文化渐打破

柯文哲在竞选中批评,台湾历经3次政党轮替,除了统独意识形态,其实蓝绿两大政党都差不多。这不仅是对民进党的批判,也是对国民党的警告。这次选战后期,党主席吴敦义失言的“母猪论”,险些令国民党选情阴沟里翻船,韩国瑜冷静地切割化解,也让人看到他与传统国民党的不同。从韩国瑜,到新北侯友宜(曾任警政署长),这些国民党内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崛起,显示国民党老旧的“酱缸文化”已渐被打破,未来选民喜好将取代论资排辈,理念结合将取代传统派系。如果国民党高层只顾沉醉于今次选战的胜利,错误解读人民给予的托付,不能及时回应选民的期待,则下次选举,必会重蹈民进党今年的覆辙。

两岸关系历来是台湾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次民众对民进党未能改善经济的怨怼,部分也与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陷入低潮有关。北京显然汲取了过往的教训,在今次台湾选举中一直保持低调,沉默是金,即使亲绿媒体和部分西方传媒炒作中资介入干预台湾选举、金马奖颁奖礼发生台独感言风波,大陆方面都隐忍不发,未给民进党炒作统独议题提供太多弹药。当然,也反映台湾选民的成熟以及对统独等政治议题的厌恶,令统独议题难再成为选举的主轴。

对于国民党今次的大胜,以及“东奥正名”公投的失败,北京方面也不应见猎心喜,这次选举毕竟有很多台湾的内部因素,民进党的挫败也不能简单解读为台湾人倾向统一,或亲独势力退潮。反而,在今次选后国民党在大部分地方执政的情况下,大陆会否松绑两岸部分交流,是对北京重新争取台湾民心、展现对台政策灵活性的考验。

赞一下
(13)
56.5%
赞一下
(10)
43.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