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官媒称汉字繁简体无关意识形态

时间:2018-11-18 09: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故宫传出闭馆挨批去中国化之际,大陆国台办旗下网站罕见刊发一篇关于两岸汉字繁简之争的长文,指出大陆的简化字有长期的历史因素,与国家命运的沉浮相起伏,是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繁简字是前后、衍生、兄弟关系,仅涉及到书写差异,不应被放大造成意气或意识形态之争;不过该文也称,文字是国家统一的一种意志,大陆不可轻言改动,以免自乱阵脚。

国台办旗下的“中国台湾网”16日刊发一篇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静涛署名的4500字长文,聚焦两岸繁简字之争;相较该网站不少外稿会在文末注明“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该篇文章并没有此注记。

文章介绍汉字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进,“总趋势是从简趋繁、从繁至简,不断变革,交相辉映,绝非仅仅从繁到简,越简越好。”

文章指出,大陆1956年1月28日全面推行简体字,当时蒋介石政权以中国正统自居,视简体字为大逆不道、数典忘祖;到了1979年两岸开始开放交流后,两种字体“成为两岸人民绕不开的心结”。

该文毫不避讳地提到,简体字曾被台湾知识菁英批评“亲人不见、爱人无心”,造成汉字支离破碎,也直言大陆因缺乏传统汉字的教育,使得一些即便具大学学历的民众,看旧版四书五经如读天书,访名胜古迹读不通对联长文,“望字兴叹,徒唤奈何”。

文章列举大陆主张用简体字的理由,包括汉字一直处于简化过程是大势所趋、许多简字多源于民间已流传的写法,此外也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普及教育;台湾反对简体字的理由则包括背离了六书造字原则,削弱了汉字的传承性和美感,转换成简字容易出现歧异等。

文章指,尽管2000年大陆曾立法明确规定简字为国家通用文字,但若是在文物古迹、姓氏、书法篆刻作品、题词和招牌、教学研究等,可保留使用繁体字;毛泽东、邓小平等大陆领导人的签名、题词,也都曾使用繁体字。

该文写到,“大陆的简化字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产物,有其长期的历史动因,与国家命运的沉浮相起伏,是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繁简字是前后、衍生、兄弟关系,具共通性,相互依存,不是非此即彼,繁简之争仅涉及到部分汉字书写,不应被放大、夸张,造成意气之争,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无端攻击对方。

该文也建议,对大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应该增加繁体字课程,从“写简识繁”逐渐向“写简用繁”过渡;在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中,学术或民间单位可直接用繁体字印制论文手册,“不必简转繁或繁转简,多此一举”。

而台港澳青年也要体认到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实,应多认识、书写,因为对于在大陆工作生活有其必要,“不可一味强求中国大陆使用繁体字,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赞一下
(34)
81%
赞一下
(8)
1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