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杰:台湾地方选举之后 改变之时

时间:2018-11-17 08: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虽然距离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投、开票日尚有一周,蓝绿白的势力消长,已可看出轮廓。

从最重要的六个直辖市来看,除非下来七天发生爆炸性事件,民进党要守住桃园、台中和台南应该不是问题。在首善之都台北,诉诸“抗中保台”的民进党候选人姚文智一直无法开拓票源;强打自己“无趣但会做事”的国民党候选人丁守中虽急起直追,其反对婚姻平权的保守立场却不得青年欢心;声称选情告急的柯文哲尽管人气不及当年,又一直与绿营眉来眼去,却仍是中间选民的最大公约数,因此连任在望。

毗邻台北的新北则胜负明显。即便没有对手辩才无碍的口才,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稳扎稳打,警探的忠贞、正义形象深植人心,更获得国际神探李昌钰的强力背书。老骥伏枥的苏贞昌,这次恐怕会“输真惨”。

至于选情最诡谲的高雄市,虽然民进党人士一直嘴硬,声称候选人陈其迈仍稳定领先国民党“卖菜郎”韩国瑜,但依据本报几次实地走访,民心思变之强,绿地变蓝天似乎已成不可逆之势。按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守住高雄就没输,拿下新北算胜利”的逻辑,绿营此次“期中考”注定一落千丈。

但败选不意味永远的颓势。不论输赢,此次选举都为蓝绿阵营带来改变契机。

先说民进党。这阵子到处卖力辅选的总统蔡英文一直认为,人民对执政党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改革的速度跟幅度有不同看法”,再加上民进党未善尽沟通责任导致百姓不理解。不过,纵观过去两年的民意调查,真正激起民怨的是蔡政府的改革内容和顺序。

民进党二次上台后,其改革大旗就率先插入各式社会组织之中。不论是乡镇市长官派、农田水利会官派,甚至是介入台湾大学校长任命等被视为拔除国民党社会基层势力之举,都可看出蔡政府强化政府对社会控管的企图心。

再者,民进党也铆足全力削弱在野制衡。前民进党主席、现总统府资政姚嘉文日前与外籍媒体餐叙时就透露,蔡英文一直视国民党为改革最大的绊脚石,而国民党之所以还有一席之地,在于用之不尽的党产。于是乎,不当党产、促进转型正义等条例油然而生,让国民党断炊也断脚筋。

然而,对重视经济发展的选民而言,这些政治改革从来不是当务之急。尽管蔡政府先后推出新南向政策、前瞻基础建设以及“5+2”产业创新计划,更两次调高基本工资,但成果并非立竿见影。说穿了,民众过去在马英九政府时期享受两岸密集交流的经济果实,自然在拒绝“九二共识”的民进党执政下感到水土不服。

当年发明“九二共识”一词的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上周在一场座谈会上说,如果民进党下周选举失利,代表台湾民心思变,尤其在两岸关系方面。他认为,民进党的“自救之道”,在于重新检讨能因应中美变局的新大陆政策,而当中的关键第一步,正是先凝聚出党内新共识。

尽管民进党这回再次把中国大陆当成选举的“政治提款机”,指控对岸用“假讯息”干预台湾民主,但事实上,民进党内不乏务实理性的声音,面对两岸僵局,并不愿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反而希望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寻求两岸关系的突破。只不过,这批务实派能否挺过独派压力,促使形成新共识,外界不敢乐观。

比起民进党,能在“韩流”效应下得以拨开愁云惨雾的国民党,更有改变的急迫性。经过2014年和2016年的惨败,国民党理应深刻检讨并切实改进,但至今仍毫无建树。喜欢韩不等于喜欢蓝,不论韩国瑜能否在高雄突围,国民党若无法摆脱精英形象,权力若继续由不甘放手的旧天王把持,两岸路线若同民进党一样无法达成党内共识,那么“重返执政”终究只是口号,国民党也终究不得民心。

蔡英文这两年常说,改革就是要改掉长久以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积重已久、难度甚高,因此难免出现阵痛,这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喧嚣的选战过后,蓝绿的阵痛期才正要开始。

赞一下
(34)
89.5%
赞一下
(4)
10.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