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社融及信贷远逊预期 政策刻不容缓

时间:2018-11-14 09: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10月社融增量及新增人民币贷款均远逊于预期,社融数据更是创下逾两年来低点。尽管下半年来一系列稳增长、宽信用政策鱼贯而出,但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此前政策刺激效果明显弱化,而下月若仍延续此低迷情况,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可能进一步受创,宽松政策需再次出手。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稳信心是重中之重,除了进一步扩大基建规模,遏制住企业贷款的下滑势头外,降准、定向宽信用等仍在政策工具的备选范围内,同时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是政策关注重点。

此外对于降息的呼声也有所浮现,有分析师认为,为了更为有效的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可考虑进行结构性降息。

“看细项的话,更多体现的是贷款端不好,7-8两个月冲量是比较明显的,本来需求端就在下行,所以这是不可持续的。”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陈郑称。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蔡浩也谈到,10月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大幅下滑引人关注,1,503亿元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其中,中长期贷款为2009年以来次低。这都表明在10月市场动荡和信心不足的情形下,企业生产动力出现了明显下降。

中国央行公布,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低于此前路透8,620亿元的调查中值,创下自去年10月以来新低;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0%, 路透调查中值为增加8.4%。

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新增贷款中,分部门看,10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730亿元;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29亿元,较9月的3,857亿元剧减逾六成。

陈郑并表示,贷款增速下滑比较让人担忧,企业有效需求不足。如果这样的数据持续两个月,信心可能都没了,肯定要出政策,降息或者其他政策出台都是有可能的,初期保守点可采取结构性降息,即只降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数据并显示,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较上月的2.21万亿元大降近七成,并创下2016年7月以来新低。

中国央行上周五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实现宽信用仍需作出更多努力

虽然下半年以来为了缓解紧信用压力,监管层连出重拳,但从10月金融数据看,政策效果仍不明显,要真正实现宽信用,政策面可能仍需作出更多努力。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唐跃表示,10月数据显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落。目前看,这个信用主动收缩的趋势还会持续。后面需要观察政策进一步动向,看看政策定力到底如何。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谈到,10月数据不佳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经济本身的一个压力还是存在,第二就是说银行还是比较谨慎,说明银行也没有完全按照监管层的要求,可能还是更加主动的去管理自己的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去承担风险。

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上的空间也不大,也不能降息,最多降降准,但问题是银行没有风险偏好,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存在疑问的。可能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考虑更多的就是直接为实体经济部分提供信用支持的方式,来进行定向的政策放松。

南京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杨浩表示,实体融资需求的萎缩形势目前非常严峻,宽货币尚未起到宽信用的效果。一方面央行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继续加码,为稳增长赢得时间、保驾护航。

他并称,决策层同时会加大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上的措施,尽快恢复信用创造,除了对民企和小微企业的定向扶持,还会尽快理顺机制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的速度和力度。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分析师刘长江则指出,展望未来,月末G20中美领导人会晤非常重要,如果会谈能取得一致,形势会明显好转。而现在主要是信心不足,企业家和居民都信心不足,政策再积极,大家还是选择观望。

他认为,未来必须提振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心,从政府唱“独角戏”变成真正的“多家抬”,政府抬,企业抬,居民抬,这样经济才可能明显好转。“政策再积极,也需要企业、居民配合。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牛就是不喝水。”

作者:边竞

来源:路透中文网

赞一下
(4)
80%
赞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