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港珠澳大桥客流量再创新高,东涌连续两个周末出现大批内地旅行团,部分没有批文亦未有向香港旅游业议会登记,疑属非正规旅行团。香港特区政府因应大桥开通,重点只放在避免塞车,没有设想人流骤增对东涌社区的压力,思虑不周导致乱象接踵而至,不仅东涌居民怨声载道,游客亦觉得贴钱买难受。港府必须尽快跟内地磋商,处理违规旅行团问题,同时设法疏导人潮,改善配套设施,减轻社区压力,否则有可能触发新一轮中港矛盾。
港珠澳大桥开通第二个星期日,超过10万人次出入境,当中有部分人是参加即日来回的旅行团,从珠海出发参观大桥,来到香港口岸过关后,短暂逗留一会便返回珠海。这些旅行团很多都涉嫌非法经营,除了未获内地批文,亦未有按规定在来港前48小时向香港旅游业议会登记,没有香港旅行社接待。负责带团的领队来到香港,实际兼任了导游,形同黑工在港非法工作。
这些非正规旅行团来港后没有特別行程,一般只安排团友坐公共巴士到最近大桥的东涌歇息和购物,结果导致东涌市中心“迫爆”,食肆商店挤满游客,到了黄昏回程时间,更有成百上千的旅客在东涌巴士站排长龙,等候乘坐开往大桥香港口岸的巴士。有东涌居民投诉旅客太多,妨碍日常生活,垃圾问题影响环境卫生;有旅客则形容旅程犹如“走难”,全日有三分之一时间都是用来排队。
大型交通基建开通初期“失手”,虽说是预期之内,然而过去两周先有“金巴”不胜负荷导致香港口岸“打蛇饼”(“打蛇饼”形容在人流高峰时,工作人员用栅栏将人流管制起来的情形),再有大量非正规旅行团迫爆东涌市中心,无不反映政府思虑不周,忽略人流骤增问题,导致东涌居民以至不少旅客都受罪。由于部分连接道路未能如期跟大桥同步通车,政府不少通车预备工作,都聚焦于车流控制。政府以为只要尽量限制汽车流量、遏抑需求,就可以防止东涌和机场岛一带塞车,避免影响市民出入。当局对人流管理掉以轻心,结果乱子一再由是而起。
政府视港珠澳大桥为连接三地的重要交通基建,最重要是确保大桥通车后路路畅通,可是在很多内地民众心目中,大桥本身就是最大景点。英国《卫报》曾将港珠澳大桥列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很多人都想亲眼一睹。诚然,政府很难预知大桥通车后会有大批非正规旅行团湧来,可是当局理应一早意识到很多内地旅客会慕名而来,欣赏这座国家级地标建筑。市场定律,有求必有供,随着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形,区内即日往返的短线旅游必然大增,东涌一定是最方便的落脚点,“大桥体验一日游”潮流未必会在一年半载内消退,政府不能将“东涌迫爆”问题,仅仅视为大桥通车后的短期阵痛。
东涌市中心本来就不大,配套设施承受力有限,大桥未开通之前已颇见挤迫,通车后人流大增,居民感到滋扰不便,乃是情理之中,政府必须采取短期疏导措施、做好长期规划工作,纾缓旅客骤增对东涌社区形成的压力,否则必会惹来更多怨怼,甚至成为有心人政治炒作的借口,借题发挥挑拨中港矛盾情绪。倘若政府处理失当,数年前屯门、上水所谓“光复行动”一类冲突纷争,随时有可能再度上演。
政府需要设法将大桥旅客分流到不同区域,当务之急是跟广东省方面磋商,堵塞漏洞加强执法,打击非法经营的非正规旅行团,以免它们继续将大批旅客送到东涌。当局亦应跟旅游业界加强协调,将有批文有登记的内地团旅客,分流往其他地区游览购物,避免集中在东涌。长远而言,当局必须加强东涌和北大屿山配套,以便利居民为先,同时方便旅客。
政府早于2004年已制定大屿山发展概念计划,提出将北大屿山作为主要经济基建及旅游康乐设施发展重心,惟计划拖拉多年,进展相当缓慢。由机管局推动的SkyCity航天城发展项目,第一期于2008年竣工,第二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至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150公顷人工岛发展计划,也只有初步构思。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机场第三跑道最快五年后亦将启用,意味香港将有更多旅客出入境,北大屿山是旅客出入的桥头堡,政府必须做好全盘规划,加快步伐提高整个北大屿山的承载能力,继续拖拖拉拉,只会令东涌等地区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