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治局会议:压力加大 风险显现

时间:2018-11-01 16: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下行的担忧增加,稳定民企信心再次得到强调。

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此次会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的表述,显示决策层认为经济形势更为严峻。

“(措辞)比之前更直接。”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财新记者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除了中美贸易战,还包括信贷扩张处于下行周期,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明显放缓,三四线城市房价和销售上涨周期接近尾声等。此外,2015年开始推出的股权质押、放松海外美元债发行限制等措施,负面效应正在显现。

政治局会议称,当前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华创证券宏观策略主管牛播坤认为,这表明内部优先、以我为主,核心就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外部不可控的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更多精力将放在内部经济发展和改革上,四季度重在推动前期已经部署的扩内需政策尽快落实。

10月以来,高层就“两个毫不动摇”多次喊话,释放出稳定民企的信号。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出“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预计,年内可能会有相关政策细则出台。他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供给收缩抬高上游价格,信用二元化导致金融资源集中有关,而这两个逻辑在边际上已开始缓和,但实质性好转尚需一定时间。

政治局会议召开的当天,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一文件可以视为7月底基建补短板政策的细化,不过部分规定有放松迹象。

7月底政治局会议后,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基建补短板的主要资金来源。受制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压监管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基建投资增速虽然有企稳,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指导意见在强调“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同时,也提出“合理保障融资平台公司正常融资需求”。

与银保监会8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相比,指导意见对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的界定相对较松,不局限于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还扩大至“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尤其是首次明确提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牛播坤认为,债务约束上的松动,将使得基建成为四季度值得期待的看点。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则表示,指导意见对在建项目的新增融资给出了比较明确的信号,但能否落地仍待观察,包括监管机构推动融资落地的政策,以及金融机构对于新增融资的态度。而存量隐性债务的化解,关键在于能否打开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通道,这需要重点关注银行贷款的展期情况、监管部门是否会放宽对城投债发行的监管要求,以及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是否愿意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中。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此前加速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对四季度基建投资起到一定稳定作用,加之今冬环保限产力度较去年放松、短期内抢出口因素仍然存在,四季度经济增速或温和放缓。

“明年上半年会比较艰难。”陆挺认为,今年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会加大一些,但还不是最艰苦的时候。他认为中国需要对经济增速下行保持一定容忍度,适当调低增长目标,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推出减税措施。■

赞一下
(20)
71.4%
赞一下
(8)
28.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