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郑晓松坠亡与官员压力

时间:2018-10-29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蓟燕春秋

中国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中联办)主任郑晓松10月20日晚上在其澳门住所坠楼身亡。官方迅速发出通报,称他坠亡的原因是患了抑郁症。

作为中共中央委员、澳门中联办主任,59岁的郑晓松在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夕告别人世,难免引发不少猜测。官方有关他因患抑郁症而坠楼的说法也受到某些质疑。

昨天,澳门中联办郑晓松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赞扬郑晓松是中共优秀党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在不同岗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身患疾病依然忘我工作。

讣告还说,郑晓松离世后,“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港澳办等中央有关部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等有关方面,对他的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郑晓松的骨灰将安放于离世高干专用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这是官方对郑晓松的褒奖,也是对外界质疑郑晓松离世原因的公开回应。

可以说,对敏感时刻突然离世的郑晓松,官方已经盖棺定论,外界的某些猜测未必可信。

郑晓松曾担任外交部正处级秘书,财政部国际司司长,财政部部长助理,2013年升任福建省副省长,2016年任福建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从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郑晓松在一年多时间里调任三个岗位,从副部级的中联部副部长升任正部级的澳门中联办主任,并在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当选中央委员。

不难看出,郑晓松的仕途在中共十八大后颇为顺利,政治上没有任何问题。官方在讣告中专门点出他“清正廉洁”,说明他在经济上也能站得住脚。那么抑郁症导致他坠亡的说法,应该没有什么破绽。

但是,一名正部级大员、中共优秀党员,突然被抑郁症夺去生命,毕竟很不正常。郑晓松离世以及近年来多起官员自杀事件,至少说明中国各级官员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在很多人眼里,当官是个社会地位高、收入保障好、工作强度低并且可以有特权的“上等职业”。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经常出现几百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火爆场面,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政当官可谓是广大青年和家长首选。

不过,近年来随着官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体制改革,以及网络时代的监督无处不在,官员头上的“紧箍咒”不仅越系越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官员“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惬意日子早已远去,取而代之是忙开会学习、忙文案汇报、忙走访调研、忙应付检查,一出问题还要忙检讨追责。

从基层干部到中层管理者,常有官员抱怨,他们的工作状态是“五加二(工作日加周末)”“白加黑”,“周六加班是定式,随叫随到是规矩,全天开机是必须”。而且,多数官员就算“连轴转”也拿不到加班费。

同时,在“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和个人及家属财产申报的压力下,官员们以前常见的“娱乐活动”,比如吃吃喝喝、K厅唱歌,灰色收入都大幅减少,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纪检机关找上门来,“红脸出汗”算是小事,弄不好还要处分丢官。

各级“一把手”的压力也不比手下官员小。他们需要对所辖地区和部门从政治、经济到维稳承担全方位的领导责任,几乎所有的上级决策部署,基本都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否则有可能被问责。

当然,官员有压力不是坏事。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官员的日子太好过,老百姓的日子往往不好过。对处于负重爬坡阶段的中国来说,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在官员遵纪守法、认真履职的前提下,如何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也是官方需要面对的课题。

赞一下
(132)
71.7%
赞一下
(52)
2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