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哲史:贸易战下的中日合作

时间:2018-10-29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外地媒体评论

9月27日,日立制作所的会长、日本最大的经济团体“经团连”会长中西宏明访问了位于中国广东深圳的腾讯控股总部。这是因为日立与腾讯已就“物联网(IoT)”的开发展开合作。

中西表示,“希望加深与腾讯的合作”。腾讯40多岁的领导物联网(IoT)业务的副总裁汤道生回应表示,不仅是中国,进行覆盖亚洲的合作吧。

带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邓小平为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而访问日本是在1978年10月。当时邓小平拜访了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您能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帮点忙?”这一点广为人知。

自那过去40年,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超过了日本。阿里巴巴集团和华为技术等高科技企业巨人诞生,甚至威胁到了美国的优势。正如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结束所象征的那样,日本单方面帮助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中日有时相互竞争、有时相互合作的时代。

在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接近日本。但2012年秋围绕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发生激烈反日游行之际,日系车的销售几乎减少一半。当时的记忆至今仍令日本企业对中国感到犹豫。

如果以QUICK FactSet的数据为依据计算,从在华业务占日本企业全部销售额的比例来看,有可比数据的前100家平均为12.9%(2017财年)。2015年以后徘徊在12%左右。2017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仅为96亿美元,低于对东南亚五个主要国家的投资(120亿美元)。

“很多经营者对于拥抱中国市场感到犹豫”,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此前的演说中,呼吁企业重新考虑进入中国,这是对阻碍自由经济活动的不满。中日的汽车业界团体10月12日就自动驾驶技术合作达成协议,但日本方面也担心如果因过度接近中国而失去美国市场,将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日美欧2001年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因为相信如果将中国拉入全球贸易体制,维护自由开放的经济的伙伴将增加。

中日关系经过长期停滞,进入了探索合作的局面。推动中国走向对世界开放的方向,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中日合作的出发点。

作者是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总局局长

本文刊登于10月26日日经中文网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