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透视
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同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和总理李克强分别举行会谈,确认了“竞争转为合作”“非威胁而是伙伴”“发展自由公正的贸易体制”三原则,访问几乎取得圆满成功。
所谓的成功,就是整体上将日中关系带到正常轨道。日中两国签署约50项合作协议,同时推动知识产权合作,以及停止对华开发援助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美国的立场。
整体来看,彼此频繁使用具有象征性的“套话”,会晤产生的务实性成果并不多。但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地处亚洲的日本就算向中国投以严厉的眼光,但在各方面尤其是经济,还是必须合作。此次安倍访华可说是如实地反映了这个现实。
仅从日中两国关系来看,将恶化的关系拉到正常轨道,是彼此的目标。但是,两国也有各自的想法。在日本看来,双边关系恶化以2008年12月8日中国公务执法船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海域为起点,所以日本的想法是回到2008年以前的关系为“正常化”。
在中国看来,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的私有地变成国有地,即所谓“国有化”,才是关系恶化的原点。2012年以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中国公务船在东海的活动极其频繁,中国也许认为,对这种现状进行追加承认,才是“正常化”。
为此,日中按照日本的立场,开始了履行2008年东海资源开发合作项目的对话,同时按照中国的立场,建立海上联络机制和签署日中海上搜索救助(SAR)协议,以应对现实问题。
不过,关于围绕东海日中关系的恶化,就算是2008年为原点,也不能不看现在日中关系所处的现实。中国的GDP已经大约是日本的三倍,虽然日中对世界的影响力和评价不尽相同,但中国肯定要大一些。
因此,日本停止对华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日中两国首脑也提出打造对等的日中关系的展望,继而签署了约50项日中与第三国合作项目的备忘录。
不过,中国可能想和日本一起对付美国,而日本不想被美国看成它在接近中国。庆幸的是,美国9月底决定暂时不对日本汽车提高关税,减少了日本和中国一起对付美国的可能性。安倍同中国及特朗普都走得很近,构筑了良好的关系,也确保了通向特朗普政府的人脉。日本的对华政策也不能和美国一样强硬。
日本地处亚洲,和中国的供应链有密切关系,就算美国减少对中衔接政策,日本也必须维持一定程度的对中衔接政策。因此,日本政府自2017年以来,向中国提出要求确保“开放性、透明性、经济性、财政健全性等国际标准”。这四个标准和美国对华的批判要点一致,即日本和美国一样对待中国。
日本一方面对华要求严厉,但另一方面也要和中国就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合作,换言之,日本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此番安倍访华,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共存的可能性。
2019年,日本期待中领导人到访。中日之间已有四份“友好”文件,中领导人访日时能否签署第五份基本文件,取决于今后的谈判。今后日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日美关系,即美国所左右,同时也受此次安倍访华签署的50个合作项目的发展所左右。
此次安倍访华,可说是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日中关系“正常化”的一个阶段。
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