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新时代开启 香港善用可破瓶颈

时间:2018-10-24 08: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港珠澳大桥举行开通仪式,国家主席中领导人亲自出席,突显中央重视。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意义,需要从宏观历史角度理解。大桥通车见证改革开放40年历史巨变、标志内地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亦是香港与内地未来发展重要里程碑。内地要由“大国”走向“强国”,香港亦需打破瓶颈谋划未来,大桥开通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成为内地与香港升级转型的引擎。大湾区融合将令香港身处的区域环境显着变化,“联系人”角色已经过时,香港需要积极参与规划,不能被动“等运到”。

内地“大国”迈向“强国” 大桥折射改革蜕变

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在中央眼中,港珠澳大桥是继1990年代三峡工程、21世纪初青藏铁路后,中国最大型超级基建工程,无论对香港还是内地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外界最初预计,中领导人可能会发表有关改革开放40年的讲话,然而他在开通仪式中,只说了“我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12个字。另外,中领导人进场和离场时,与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并肩而行,亦惹来不少议论。

兴建港珠澳大桥由港府提出,专为连接香港与珠三角西岸而设,林郑获安排与中领导人并肩而行,反映中央重视香港,亦突显港府要扮演牵头角色。林郑致辞表示,大桥连同赤鱲角机场,可让大屿山成为通往大湾区和世界的双门户,又冀望“明日大屿愿景”可为香港缔造更美好未来,“明日大屿”与港珠澳大桥如何相互促进,相信中央会密切注意往后发展。

副总理韩正形容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重要标志,中领导人更将大桥开通提升至“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政治高度,形容它是“自信桥”和“复兴桥”。对内地而言,兴建港珠澳大桥所面对的困难,正好突出刻下国家力争蜕变成为发达国家的难度。

由“大国”走向“强国”,是内地当前最重要课题,需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拉动。以兴建桥梁为例,内地有超过100万座桥梁,远超其他国家,全球跨度最长的桥梁,中国占了一半,“桥梁大国”当之无愧,不过若要成为“桥梁强国”,还须在桥梁工程理论研究、结构耐久性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追上发达国家水平。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建设外海沉管隧道,外国顾问公司曾开天索价1.5亿欧元咨询费,最终中方团队靠自己力量,自行克服一系列技术困难。大桥建成不代表内地已一蹴而就成为全方位科技强国,惟至少说明内地有能力自我提升,达到发达世界水平。

区域发展出现新形势 港须审时度势早绸缪

港珠澳大桥由构思、兴建到建成,折射改革开放40年巨变,以及内地与香港关系变迁。1980年代初,港商胡应湘提议兴建大桥,遭港英政府反对,直至2003年才由特区政府向中央提请上马。在这二十年间,建桥目的已出现巨大变化,由最初促进内地开放、拉近香港与珠三角经济差距,变成中央支持香港走出经济低谷,巩固本港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2009年大桥动工,至今正式开通,短短9年间珠三角变化更是惊人。美欧金融海啸促使广东省“腾笼换鸟”升级产业,创科发展更胜香港。中共十九大勾勒现代化强国蓝图,提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地与香港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仍以二十年前心态看待两地合作,必然落后于形势。

当年特区政府短视,反对港珠澳大桥采用“双Y设计”,未让深圳入局,外界担心大桥车流不足,然而过去40年历史亦说明,内地发展潜力难以估量。中领导人强调要“用好管好大桥,为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很难想像中央会容许大湾区发展叹慢板、任由大桥车流疏落。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则是大湾区融合主要基建动脉,谁也说不准10多年后,珠三角东西两岸新形势如何,对于大桥长远车流,现阶段不用过度悲观。

港珠澳大桥开通,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渐渐成形,为香港带来崭新的区域发展机会,以及种种新的可能。举例说,港珠澳大桥开通加上机场三跑,可加强香港作为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角色,未来香港过境客有机会大增,政府应及早绸缪,为香港重新定位开创新局。过去香港经常强调扮演联系人角色,充当内地与国际桥梁,然而随着内地发展踏上新台阶,香港必须更进一步主动参与大湾区规划,不能守株待兔“被规划”。大湾区面向东南亚,中央目标是要让大湾区“走出去”,配合一带一路国策。今年8月林郑获邀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首度参与中央层面决策,反映中央对香港有期许,特区政府不应错过参与规划促进香港长远发展的机会。

赞一下
(27)
90%
赞一下
(3)
1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