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民进党盲目废核 台湾不能陪葬

时间:2018-10-23 10: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时社论

台湾行政院长赖清德宣布“观塘换深澳”那一刻,蔡英文政府的能源政策併同能源团队的专业与信用就一起破产了,但台湾的未来不能破产。改变的时刻到了,社会理性力量应放弃“非核家园”,支持以核养绿的稳健做法。

“观塘换深澳”会成为蔡政府能源政策的“明斯基时刻”(价值崩溃),是因为蔡政府今年3月才不惜代价鼓吹、动员让深澳燃煤电厂计划通过环评大会,当时曾为环保社运核心人士的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甚至为达成使命,在正反两方平手时,以会议主席身分投下关键的赞成票。之后深澳燃煤电厂案成为选战议题,绿营为此处于挨打局面,但从行政院长到经济部上下官员莫不咬牙硬撑,多次铁口指深澳不盖北部就缺电,深澳电厂绝对必要。

半年后,为了兴建天然气第三接收站的“观塘案”上场,赖清德希望尽快通过,但蔡政府面临环保团体抗争破坏藻礁、民间环评委员退席造成流会的抵制,为了让观塘过关,赖清德在立法院释出如观塘通过,深澳可考虑不盖的信息。随后詹顺贵辞官,观塘案在官方委员护航下通过环评,数日后赖清德宣布深澳停建,目前经济部正办理撤销深澳电厂的环评许可手续。

这一连串动作与转变让外界目不暇给、惊叹连连,半年来不断宣传深澳电厂非盖不可,不盖北部就缺电,甚至在赖清德说出可以“观塘换深澳”的前一天,经济部还发出新闻稿再强调深澳的重要“是确保全国电力供应稳定及改善区域电力供需平衡的重要计划”,隔日就成为赖清德口中可以被取代的计划。

赖清德会走这步棋,明显是政治考量与选举优先,绿营在这次选举中,因增加火电,空污恶化而处于挨打局面,新北市更因深澳煤电厂兴建问题,让绿营候选人苏贞昌声势始终难以开展,因此决心停建深澳扳回选举劣势。至于观塘案,桃园市绿营选情稳定,不必担心影响选情,“观塘换深澳”政治上划算。但经济部能源局的“专业”就此成为政治祭品,更成社会笑话,可谓信用破产,连带的是整个绿营能源政策也是信用耗尽而破产。

但“观塘换深澳”并未解决能源政策缺电的本质性,且制造更大的风险与问题。因为全面废核少了核一、二厂,让北部短少325万瓩的核电,因此大潭要增加四部机组、300万瓩的装置容量,加上原来已有的500万瓩机组,大潭电厂将成为全台乃至全球最大的单一天然气电厂。取消深澳电厂计划后,在大潭再增机组的可能性高,届时可能全台有900万瓩的天然气机组集中在大潭,观塘的接收站就是要供气给大潭电厂。

因此,全台供电更集中而不是绿营原来说的“分散”,风险高度集中在大潭。台湾天然气全部仰赖进口,稍有闪失─不论天气因素或两岸紧张,供气稍有不足就会全台断电。未来全台一半供电仰赖天然气,坦白说,连自产天然气的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基于成本与风险考量都不敢如此冒险,外媒评论台湾能源政策“置台湾于脆弱风险中”,是有其道理。

绿营一直宣传要花数兆元建构绿能,其实发挥不了多少稳定供电的作用,更让民众吐血的是:耗费数兆元废核、建绿能、换气电,承受电价上涨与国安风险后,排放大幅增加,空污依然恶化。绿营把天然气宣传为乾净的能源,其实天然气只是污染与排放较煤电轻而已,只要是火力发电就一定有空污与排放问题。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等于在死胡同打转,最终必然是火电占八到九成,排放、污染、电价俱升,而且台湾要长期处在缺电风险中,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其原因只有一个:全面废核的前提。事实上,面对急剧恶化的气候变迁问题,全球趋势早已不是“非核”,而是“减碳非煤”,核电已被视为有助减碳的乾净能源,各国仍在使用并继续兴建新核电厂,蔡政府与环保团体却对世界新趋势如此迟钝,甚至失去知觉。

赞一下
(1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