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信誉破产

时间:2018-10-19 07: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现在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中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道德取向问题,一些教师呼吁,应当重建中国高等院校的道德体系。不过在笔者看来,高等院校道德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知识分子问题,如果知识分子缺乏道德观念,中国高等院校不可能培养有道德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立足于本职岗位,踏踏实实敬业爱岗的专业人士。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区别就在于,公共知识分子往往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事一些政治家的工作。部分公共知识分子不是使用自己专业语言表达意见,而是使用政治语言和政治表达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人们奚落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自身缺乏道德约束,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表看法,可是,私人生活非常混乱。

虽然一些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援引美国著名黑人政治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的言行为自己辩护,认为在社会大变革时代,自己所宣扬的观点和自己行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黑人运动领袖照样可以嫖娼,不能因为在个人生活中出现问题,而否定他的观点。这是把公共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混为一谈。

公共知识分子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把自己混同于政治人物,按照政治人物行为标准要求自己,那么,公共知识分子就变成了真正的政客,公共知识分子就丧失了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资格。

其次,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二道贩子,他们从西方国家贩卖一些观点,丝毫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一些公共知识分子频繁介入具体案件,但是,他们缺乏分析具体案件的能力,以至于在讨论具体案件过程中增加许多政治性语言,使自己的观点很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公共知识分子和普通人区别就在于,他首先是知识分子,然后才是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公共知识分子缺乏最起码的学术素养,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不能使用专业的语言解释社会现象,公共知识分子就会混同于社会运动领袖。如果这些人高举着公共知识分子的幌子,贩卖自己的观点,必然会贻笑大方。

部分学者认为,当年鲁迅曾经讽刺那些冷漠的看客,认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批评,就是因为中国社会上出现了太多的冷漠者。他们不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不关心其他的群体,因此,当他们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呼吁。

其实,这种自我辩护丝毫无法掩盖公共知识分子的缺陷。公共知识分子应当意识到,只有通过正当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真正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如果把弱势群体当作宣扬自己观点的工具,把弱势群体苦难遭遇看作是所谓“启蒙运动”卖点,不仅会使弱势群体生存更加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沦为某些国家的工具。

鲁迅从来都没有把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看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也没有强调所谓的普遍价值。鲁迅之所以强调拿来主义,就是因为他意识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先进事物。但是,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如果总是模仿别人,最终必然会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就在于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公共知识分子离开了现行体制,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他们呼吁为公共知识分子表达意见提供必要的空间,他们希望公共知识分子生活得更加体面。

对一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诉求,社会各界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之所以出入于各种公开场合,目的无非是为了“名利双收”。如果他们生活困窘,他们就会失去担任公共知识分子的热情;如果能给他们予必要的物质待遇,他们就会更加起劲表达自己的意见。

赞一下
(193)
73.1%
赞一下
(71)
26.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