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中美贸易战中国输得更惨?

时间:2018-10-16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李刚

自今年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并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战中谁输谁赢的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出了“中国将损失更大”的判断。

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对中美贸易战进行推演,指出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中美两国2019年的经济增长都会受到不利影响,而中国所蒙受的损失将更大。这项推演基于几项前提:美国对另外2600多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进行相当程度的报复;美国对全球其他地方的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推演的结果是,美国将在2019年损失国内生产总值(GDP)0.9个百分点,而中国将更为严重,损失1.6个百分点。

事实上,美国已扬言将对另外总值267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并将继续通过强硬的关税立场,迫使其他国家重新谈判贸易协定。

支持IMF这一结论的分析很多,普遍认为贸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冲击会远大于对美国的冲击,原因主要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及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对中国,而且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多是中低端产品,可替代性强,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则相反。

但不同意中国将在贸易战中损失更大论断的分析同样很多。9月26日,欧洲央行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若贸易领域的紧张局势升级,美国将是承受巨大负面影响的一方。该研究通过建模模拟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且其他国家对美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的情形。

预测结果显示,美国净出口规模将明显受到影响,本国企业还将减少投资和削减工作岗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也会受到冲击,最终将导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约2个百分点。而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7月份的一场演讲中也强调,根据英国央行的模拟研究结果,美国会是全面贸易战的最大输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今年8月撰文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正好为中国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提供了外部推动力。

其实,单纯分析中美贸易战谁的经济损失更大,其实偏离了问题核心。美国对华贸易战目的是为了在经贸议题上孤立中国,重塑国际经贸体系和规则。

白宫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表示,“特朗普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是要将外资逼离中国,并重塑全球供应链”,但后来忙于与欧盟、加拿大及其他盟国谈判贸易议题,路一度走偏。

为集中火力对付中国,美国先后与韩国、墨西哥、加拿大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与欧盟暂搁争执,与日本重启谈判,并在“新版北美自贸协定”中设置明显指向中国的“毒药丸”条款。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指出,与美国有相同目标的贸易联盟正在形成,“希望能纠正中国的错误行为”。美国相信,与盟友达成经贸协定,向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外商就会因为在中国生产成本上涨,撤离在中国的投资。在此情况下,特朗普10月1日自信地宣称,美国将“找回出走的供应链”。

可见,美国是要联合盟友在经贸议题上彻底孤立中国,以削弱中国参与新一轮技术革命竞争的能力,阻挠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中国在一系列议题上对美做出让步。

因此,中国反应激烈,并通过卓有成效的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与欧盟、日本及东盟(亚细安)等国家和地区谈判更高水平的经贸协定,打破美国意欲构建的新的经贸壁垒。

所以,长久来看,中美在贸易战上的输赢,将主要体现在中美在国际经贸体系和规则重构中的利益实现,满足各自预期的状况,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作者是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赞一下
(131)
82.4%
赞一下
(28)
17.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