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在4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改革议程一直被放在开放之前,而且所引起的关注和争论也一直是最多的。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推进开放是一个更为艰难也更为敏感的任务,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帮助对内改革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且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开放停滞时,往往改革最终也会陷入停滞。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开放和改革的关键节点,愈演愈烈的美中贸易战会否影响这一进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对外开放
受长期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历史上中央帝国的政治心态的影响,中国在近现代史上的开放进程一直颇不顺利。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遭遇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被迫开始屈辱的开放历程。五口通商、租界和西方人控制的海关,是那段屈辱的开放史的典型标志,在潮水般涌入的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的民族经济变得更加脆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很快爆发了冷战,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逐步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断绝了大部分的经济和人员往来,对外交往方面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减少了与苏东国家的经济和人员往来,开始越发依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政策。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对外交往一度大幅减少,陷入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封闭状态,经济上的对外依存度也降到极低的水平。
1970年代初,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开始缓和,美国总统尼克逊的突然访华开启了“破冰之旅”,中国也开始重启与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对外往来,新一轮开放进入萌芽状态。
1978年12月中共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在国际局势出现明显缓和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的论断,为对外开放提供了话语支持。但其后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直到冷战结束以后才又重新加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大大加强,但即便这样的开放势头,也因为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和国内既得利益影响等多次受到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债务问题严重和民粹主义上升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临严峻挑战。
美中贸易战与对外开放
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顶层设计出了新一轮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包含许多曾经讨论多年、但并未付诸实施的改革方案。在对外开放领域,这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限制,同时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进口,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