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18年10月10日
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暖化的工作可说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是大家尽快付诸行动的时候了。这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前天发布的重要报告所传达的信息。全世界如今已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变暖1摄氏度所带来的后果,包括更多极端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北极海冰消融。
这份报告是IPCC在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通过时,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邀请撰写的。按照该协定,全球近200个国家同意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前工业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并致力追求不超过1.5摄氏度。换言之,顶多比目前只再增0.5摄氏度。
这看来是个非常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问题之所以显得格外迫切,是因为报告指出,如果世界各国只按照在巴黎气候协定所作的减排承诺发展下去,全球气温最快在2030年、最迟在2052年就会上升1.5摄氏度,并到2100年上升3摄氏度。而一旦暖化增加到2摄氏度时,海平面将会升高约10厘米。我国第二个全国气候变化研究则预测,至2100年本世纪结束时,我国周围的平均海平面可能上升高达1米。
因此,来自40个国家的91名科学家,在分析6000多份科学资料后认为,若要把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就必须在2030年之前,使全球净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0年的水平减少45%,并在2050年之前降至零。这意味着,“社会各层面都必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能源业必须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
一般人也许很难理解,0.5摄氏度或1摄氏度的变化,到底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专家告诉我们,增加半摄氏度就可能使海平面升高10厘米,这对新加坡和其他许多岛国以及临海的大城市或港口影响至大,很多低洼地带很可能就因此被海水淹没。而能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幅度的减排。
令人很遗憾的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上台后,便急转弯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使美国政府自前副总统戈尔时期就开始的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戛然而止。所幸美国国内仍然保存一股信守气候协定的力量,比如很多州长就宣称会继续努力减排。
各国(尤其是排放大国)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目前,煤炭发电约占全球能源市场的37%、可再生能源占约25%、天然气占24%。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在2050年之前把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到70%至85%,同时把天然气占比降至8%,煤炭发电的比率更要降到0%至2%。虽然全球在低碳能源技术的投入,每年可能要高达2.4万亿美元,但加快低碳新技术的开发速度显然是不二的选择。
但减排的责任不只在政府,个人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多数人可能还不明白,个人在应对地球暖化的工作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其实,个人的角色重要性并不亚于政府。报告书强调的另一点,改变生活和消费习惯,就是和个人息息相关的。这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改用省电的电器,改变出行方式,如减少使用私家车,改搭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脚踏车。在个人消费方面,人们可以减少食用牛羊肉,这是因为牛的养殖须消耗大量的食水,牛羊也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甲烷。
今天,地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高出近1摄氏度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面广,破坏性大,也是世人都可以目睹或亲历的。我们很难想象气温再升高1摄氏度会带来怎样的更可怕的温室效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全人类都将蒙受其害。因此,竭力防止情况恶化不只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