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非常脆弱

时间:2018-09-19 15: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9月19日,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今天还非常脆弱,预计5年后基本能站稳脚跟;2028年到2030年左右,中国集成电路在全世界会有一席之地,即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有其一。

赵伟国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面临两大背景,其一是芯片发展从低端向高端演进,其二是5G的到来。两大背景之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也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赵伟国表示,近几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关注,尤其在中美贸易战之后,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举国上下都关注的行业,这是一个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中美关系和欧美领先技术水平的挑战。

赵伟国尤其指出,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竞争还停留在低端水平,这反映我们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中国90%以上的芯片设计公司都不赚钱,你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受到资本热捧大家都去干。国外某些国家对我们严防死守,我们还在恶性竞争。”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挑战再大也得发展,“必须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赵伟国介绍,去年,全球集成电路的产值大概是4100多亿美元,今年全球产值大约会在4500亿美元到4700亿美元之间。今年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口规模应该在2800亿美元到2900亿美元,其中有非常大细分领域是存储产业。去年主流储存全球产值大概是1280亿美元,今年可能会达到1500亿美元到1700亿美元。

赵伟国指出,国内存储公司主要还在做一些边角的东西,市场占有率不到5%,此前在主流存储领域还是空白。赵伟国称,紫光在去年年底研发出3D NAND存储芯片,今年开始小规模的量产。

“中国的事情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既有国外对我们的防守,内部也有很多挑战,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的集成电路会发展起来。”赵伟国称。

丁文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要补短板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在2018中国芯片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发展机遇也很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要补短板和增长板,上规模、上水平。

丁文武认为,集成电路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国之重器。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54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8%。

丁文武指出,看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是中国每年进口集成电路额巨大,对外依存度非常高。201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额达到2601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1362亿美元。

二是中国高端芯片基本上依赖进口,包括CPU、储存还有高端的通信、视频芯片等等,目前还是以中低端为主。

三是产业规模、企业规模差距非常大。据丁文武介绍,前段时间对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封装三个业态进行了一次比较,每个业态中国第一名的企业和国际第一名的企业差距很大。比如制造业,中国第一名企业和全球第一名企业相差近10倍。

“我们的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这些差距之外,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是非常复杂严峻。”丁文武称。

丁文武认为,尽管有挑战,但应该看到中国集成电路发展还是有机遇。国家层面重视芯片产业发展,“习总书记在今年的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靠自主创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集成电路放在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位”。

市场层面,有很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在不断涌现,比如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等,这些领域对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丁文武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就是芯片发展的最好机遇。集成电路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发展集成电路需要强调自主创新,也要强调开放与合作。■

赞一下
(80)
87%
赞一下
(12)
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