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比尔·海顿提议,如果能把南中国海争议水域的范围缩小,就可营造有利和平相处、共同开发的条件。(海顿提供)
英国学者比尔·海顿认为,现有的“航行自由”策略不够有效。他指出,今年3月越南邀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访岘港为其石油开发活动保驾护航,但一周后,中国航母辽宁号和40艘军舰驶入南中国海,石油公司雷普索尔随即取消钻油操作。
英国学者比尔·海顿(Bill Hayton)认为,美国派军舰到南中国海的做法已完全无法起到阻吓中国的作用,现有的“航行自由”策略不够有效。
海顿是英国智库查塔姆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员,长期关注南中国海问题。他昨天在北京的驻华外国记者协会讲座上透露,越南知情人士告诉他,中国去年6月曾威胁说,如果越南继续开采石油资源,将受到中国的武力反制。今年,越南原本希望利用美军来为其开发石油资源活动保驾护航,结果受到中国的强硬回应,以致耗资几百万美元的钻油计划被迫喊停。
越南同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雷普索尔(Repsol)签署合约,准备在同中国有争议的水域进行钻油操作。为使钻油操作不受中国干扰,越南邀请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今年3月访问岘港。
不过就在卡尔文森号离开南中国海的一周后,中国派航母辽宁号和40艘军舰浩浩荡荡地驶入南中国海,雷普索尔随即宣布取消钻油操作。
海顿说:“卡尔文森号在南中国海的存在,完全无法起到任何阻吓作用。”
三艘中国军舰去年7月驶过英吉利海峡时,行使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军舰“无害通过”他国领海的权利,没有受到沿岸的英国或法国阻拦。不过当英国皇家海军今年驶入中国按本国法律在西沙水域所划的基线范围时,却被中国驱离。
海顿此前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周波讨论以上双重标准的问题时,周波的回应是:“我们遵守你们的法律,你们也要遵守我们的法律。”
东南亚各主权声索国更关心开发油气而非法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现实就是如此,船只到了哪片水域,就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他指出,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还有另外20多个国家,也要求他国船只在驶入本国水域前申报。
海顿表示,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主权声索国的角度,它们更关心能否开发南中国海蕴含的油气资源,而不是国际法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差异。
例如,菲律宾约两成的电力供应来自从南中国海的马兰巴雅(Malampaya)开采的天然气,而马兰巴雅的天然气资源预计七年后将耗尽。如果菲律宾在这之前未能同中国就南中国海共同开发能源资源达成共识,将面临电力供应不足、需用外汇进口能源、依赖污染性较强的煤炭等次优局面。
海顿提出一个解决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的方案:各国可保留目前已占领的个别岛礁,“静悄悄”地放弃对还未占领、可能同他国的主权声索重叠的岛礁,把争议水域的范围从“九段线”缩小至以南沙群岛为中心的水域,以此减少与他国专属经济区重叠,避免摩擦,营造有利于共同开发资源的环境。
朱锋则认为,这种提议不具有可操作性,各国都把所声索的范围作为整体来看,不可能放弃其中一部分,就算是“静悄悄”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