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今年全球最强台风的“山竹”,在上周日以10号飓风信号姿态吹袭香港10小时后,终于在昨天逐渐远离香港。但经过该场“风劫”,香港各处已经满目疮痍。
我昨天上班,一走出住所大门口,就发现附近大部分地方已经变成泽国,地面满布发泡胶等垃圾。住宅前面的一处公园在台风吹袭下,更首当其冲,石砖遭强风吹起,道路损毁严重。平日看守大门的保安则忙于清理。一位保安不无埋怨地说,这么多年来未试过这么忙碌!
然而,我住的地区其实已算幸运。在上周日飓风最猛的时候,许多面对着风口的地区皆遭受重创,出现淹水及严重破坏。如大角咀兴建中的新楼盘“尚玺”由于抵挡不住强风,整个“天秤”(起重机)倒塌,连同棚架坠落旁边大厦屋顶,碎片散落地面,令人看了惊心动魄。
至于临海的杏花村、鲤鱼门和将军澳等地区,即使一早严密布防,也是灾情严重,成为泽国,水深及腰,多条电缆吹断,破坏严重。
但不得不说,香港这次应对“山竹”尚算得体。医院管理局昨天公布的数字显示,“山竹”暴风圈笼罩香港期间,共有409名市民受伤到医院急症室求医,当中只有两人危殆。换言之,香港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台风中没有出现任何死亡个案,相比其他地区显得不可思议。
有香港网民就在网络上以“香港基建真系世界级”为题发文,大赞香港在大风之下依然保持通讯、供电、供水稳定,市民可以在家安心用电话看电视煮饭吃,简直是世界级的表现。
也有网民将香港和邻近的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认为香港在这次风灾中损毁程度轻微。反观菲律宾的死伤数字,以及台风对城市的破坏,远比香港严重,港人确实太幸运了。
面对“山竹”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狂劲之势袭港,香港为何能够避过一劫呢?个中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和香港的预警应急机制有关。
香港地处沿海地带,多年来一直遭受台风和暴雨侵袭。香港在上世纪就发生过多次台风和严重淹水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近年每当台风来袭,特区政府就会根据天文台的预告启动预警应急机制。
根据指引,任何一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生效时,就会每分钟广播一次。所有警告信号都会在电视、广播、学校及公共区域的醒目位置挂出,以让市民依照既定方案做好预警。
一般来说,当天文台挂出一号和三号风球,即表示台风临近,街上较危险。如果在两小时前预期发布八号信号,则提醒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市民要启程回家。到了正式宣布挂出八号风球警告,很多市民也已经安然回到家。
香港民众在多年的教育下,应对台风也有了常态的处理措施。大部分餐厅和超市在台风期间都不会营业,每逢八号风球来临,很多港人都会提早囤积食物,在家好好呆着。
以这次“山竹”为例,大部分港人在挂八号风球前已避免逗留街上,留在家里锁紧门窗,在挡风的大玻璃窗上加贴胶纸,把车停在最不容易遭受破坏的地方。我家本来不想贴胶纸,但看到邻居都张贴,也跟着做,以防玻璃被暴风吹破伤人,结果平安抵挡台风来袭。
可以说,港府在多年宣传教育中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预警应急机制,民众也普遍具备丰富的防风经验。特区官员不须要上电视讲话,港人只须按照指引各司其职,就能轻松应对台风。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应对,往往是检验一个政府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在这次“山竹”变幻莫测的威胁下,香港再次向世界展示它仍然是国际级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