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可能保不住了 其他海洋生物呢

时间:2018-09-17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9月13日,在巴西举行的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会议上,关于在南大西洋设置鲸保护区的动议遭拒。由巴西、阿根廷和南非提交的相关议案在表决时未能获得所需的四分之三多数。

其实,这不只是22年来一直设法说服国际捕鲸委员会设置鲸保护区的巴西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挫败,而且对鲸保护的失败还可能会扩大到另一项投票,日本、挪威和冰岛要求恢复国际上从1986年起就实施的商业捕鲸令。日本甚至威胁,如果恢复捕鲸禁令的动议失败,就退出IWC。

而且,即便恢复捕鲸令失败,日本等一些国家也可以“生计猎捕”配额来继续捕鲸,所以鲸的衰亡和成为珍稀海洋生物已经在所难免。

鲸的减少当然不只是因为人类的捕猎,也在于海洋生态的恶化。被昵称为“塔勒阔”(Tahlequah)编号为J35的一头虎鲸妈妈于7月25日在太平洋产下一只幼崽,是该鲸群2015年以来首头顺利降生的幼崽。然而,在出生半小时后,这只重约400磅(181千克)的幼崽就夭折了。

但是,虎鲸妈妈不放弃不抛弃地头顶夭折幼崽同游了17天,行程1000英里(1609千米),直到幼鲸尸体腐烂,母鲸自己也近虚脱,才最终放弃,结束了这段感动世界的“哀伤之旅”。研究人员认为,幼鲸的死亡和鲸群减少的原因是虎鲸食物的减少和海洋的污染,因为人类捕捞了大量的虎鲸最喜爱的食物——“国王鲑”(Chinook salmon)。

当然,鲸的减少主要还是因为人的捕杀。从1986年IWC禁止全球商业捕鲸以来,全球鲸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概3000-4000头。但是,在过去30年,日本捕杀的各种鲸的数量惊人,一份呈交IWC的报告显示,日本每年捕杀300-400头各类鲸,仅2017-2018年,日本就猎捕333头小须鲸,其中逾122头雌鲸怀有身孕,61头雄鲸和53头雌鲸还未成年。日本每年通过捕杀鲸获利超过3000万美元。此外,被弃置海洋的渔具每年造成大量海豚及鲸死亡。

不过,不只是鲸难以保护,其他海洋生物也在通过另一种方式而减少,即通过专利保护的方式成为一些国家和机构的专用品,别国别人想用也不行。从1988年第一个海洋生物DNA专利申请获得批准后,海洋生物的专利争夺就日益激烈。迄今全球300多家公司、大学和其他机构声称拥有862种海洋物种的序列。更有甚者,总部在德国的跨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声称已经拥有1.3万个海洋生物DNA序列的近一半专利。

显然,这些DNA被据为己有专利的海洋生物都是陆地上没有或少有,并且有独特功能和意义的生物资源。例如,很多深海生物适应了终年黑暗、压力大、水温低、氧含量低和食物极度贫乏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深海生物演化出了抗压、耐饥饿、耐低温、特殊求偶信号等基因。

这些基因既是地球生命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食物和日用品开发、药物研发、生命研究、基因治疗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资源。深海生物的一些珍贵资源已经用于化妆品和食物的研发。

除了太空是各国竞争资源的一个潜在宝地外,海洋生物其实是更有现实意义更可以操作的另一丰富资源之地。然而,迄今全球只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人们获取海洋资源的行为和管理做了一些规定,但只针对矿物资源,并没有关于海洋生物的规定,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未意识到众多深海生物的巨大价值,于是,便造成了今天对公海生物资源的无序争夺。

如果能有一个全球性的协议或法规,或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加进对海洋生物的公平公正开发和使用,就不仅能保护鲸,也能保护更多更珍贵的海洋生物。制定新的公海生物资源协议的立足点在于,要让所有国家都能获得公海生物的基因信息,因此需要废止单纯将检测出的公海生物DNA序列申请专利的做法,这一做法正被一些组织和个人用来阻止他人共享公海生物资源。

另一方面,保护公海生物资源如同保护鲸一样,如果达不成国际协议,也可以各个国家各自为战,建立自己专属的公海保护区,以避免特定生物物种濒危或灭绝,如珊瑚礁的退化和灭绝。

中国是海洋主权较大的国家,仅南海海域的面积就有350万平方千米,其中南海九条断续线之内,中国主张拥有主权、管辖权的海域面积为200多万平方千米。如果要保护所在属地的海洋生物和资源,就应当有所作为。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张田勘

赞一下
(5)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