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上周内地网上流传一篇关于私营经济应该逐渐淡出的文章,引起一场不小的争论,官方高调反驳,却未反思“一家之言”为何广为流传。私营经济已经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生根发芽,不可能被替代,但近年经营环境转差,导致私企经营困难,才会令该文论点引发共鸣。国家不但要在政策上重申立场,还需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空间。
这篇题为〈私营经济完成历史重任该退场〉的文章指出,中国当初允许私营经济发展,是为“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今这个任务已经初步实现,“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愈来愈大的比重”。
作者还针对目前的国际环境提出一个观点:“美国等一批西方国家开始有意识的对中国进行围堵。此时,如果不能集中国家力量,完全让市场说话,彻底走经济自由化的道路,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将面临难以想像的压力、阻力。已经取得的优势和成果,也可能逐步丧失。”
作者吴小平,并非出名经济学家,亦非着名政论家,但因文章的论点新鲜,才会在短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大范围讨论。无谓的猜测包括,中央领导层对私营经济“卸磨杀驴”,私营经济历史任务完成了就要“功成身退”;更加无限上纲的推测是,中国将会走回解放初期的“公私合营”政策,私营经济将会被吞并或“共产”;别有用心的推论是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将会结束。
占国民经济逾六成 私营经济举足轻重
对中国经济结构稍有认识者,不难得出结论:上述种种推测是无稽之谈。私营经济现今已经占国民经济的六成以上,无论在创造就业职位、对税收和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不可能让私营经济退场,反之,重视不足也会使经济发展无以为继,特别是在需要创意和应用创新科技方面,私企功不可没,僵化的国企根本难望其项背。
一篇文章之所以广为流传,并引发无限猜想,原因十分简单,就是私营企业遇到经营困难。经营环境与发展空间休戚相关,私营经济多为中小微企,无论从资本实力与科技含量都十分薄弱,经济转型不利于传统劳动密集企业,私企对市场环境十分敏感,正值国外经济复苏速度反覆,国内市场疲软,首当其冲的正是私企,这是先天不足的结构难题;
国家近年对中小微企降低税赋,取消多种行政收费,但税率还是偏高,一旦遇到市场波动,承受能力低的私企就会难以为继;借贷难是老问题,也是结构问题,即使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连年提到要求银行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大银行都属国有,对于风险承担可免则免,而且贷款给国企更加有利可图,中小企借贷难现曙光;
最难的是,市场准入的制度问题,对于一些被国企央企垄断的行业,私营企业无法分一杯羹,只能在下游市场赚点蝇头小利,即使国家政策口口声声说要放宽市场准入,但都遇上国企的利益集团制造阻力,无功而还。
文章洛阳纸贵 政府反驳无力
私营经济遇到种种困难,有冤无路诉,网上出现一种大家本都不相信的论点,无论是出于泄愤也好,无奈也罢,纷纷转发,网上热议一时无两。这种现象引起官方关注,各大官媒有组织地表态反驳,但论点无非引用中共会议的文件或者领导人讲话,澄清这种论调并非中央的政策。这些官媒的反驳苍白无力,原因是没有正视问题的根源。
网民转发,并不意味他们相信评论文章信息属实,应可理解为他们对改革缺乏力度的无声指摘。国企央企垄断国家资源,取得巨额利益则用于一再膨胀的高层酬金,企业亏损,管理层无需承担责任。
近年虽有限制国企“私分”利润的做法,但彻底改革国企还是只闻楼梯响,只要国家切实在国企改革方面下决心和加大力度,可以释放的市场是巨大的。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诸如石油开采与提炼,当然需要国企来承担,但汽油销售为何仍然只是由国企垄断呢?
私营企业毋须国家扶持,只要在营商环境上取消歧视做法,市场即可以引导私企的发展方向。近年兴起的电子商务即是一例,网络销售无论在货源与市场都无远弗届,私企毋须国家引导而撑起整个电商天空,导致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国家政策表示要支持实体经济,但无论在减税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建树。
一篇缺乏实质论据的文章,能够引发轩然大波,政府需要反省在创造营商环境方面的不足,而不是组织官媒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