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社论
《天下杂志》近日发布全台县市长施政满意度调查,民意出现了蓝绿大翻转现象。在民众最满意的前六名,有五名是泛蓝县市长;在吊车尾的最末五名,则有四个是绿营执政县市。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过去号称是“五星治理”的高雄、台南、宜兰,这次都掉到最后五名;三位县市长都未做完任期就“落跑”到中央任官,而代理人又显然欠缺市政治理能力,于是都留下了“烂尾楼”。
这种地方满意度大逆转的现象,可从两方面解读:其一,从大的政治格局看,是民进党中央执政成绩欠佳,使得地方执政的支持度受到牵累;其二,民进党吹嘘的“五星治理”只是假象,是靠着宣传创造出来的神话;当神话人物被抽离,制度和治理根本难以维持。这两个层面的因素交互影响,中央和地方都摆脱不了责任。
由于九合一选举将近,更值得人们注意的其实是“落跑市长”的问题。民选县市长一任四年,但民进党基于权力扩张的需要,往往在连任首长任期满两年之际,即将他们调到中央任官。此举,主要是利用“任期过半即毋须补选”的巧门,一则让地方首长高升中央,二则安排后继者适时填补职缺,达到“卡位”的最大效用。然而,这种作法积久成习,甚至到了狼吞虎咽的地步,便构成了对民主政治的侵蚀。
一名县市首长能够成功连任,是因为选民肯定其治理成绩,希望由他继续领导未来四年的建设。但当首长任期过半即琵琶别抱的情事层出不穷,不仅是他们毁弃对选民的承诺,也是中央主政者在践踏民主政治的基石,并藐视地方的治理。投票是选民神圣的托付,但如果首长一心只想登高升官,执政党只考虑自己的便利和扩张;这种“落跑市长”现象最终只暴露了台湾民主的“空心化”,政治人物心中不再有人民,而只有权力。
地方首长表现出色,获拔擢到中央任官以服务更广大的民众,诚是美事一桩;但是,这应以不毁弃任期承诺、不牺牲地方治理为前提。此一作法,在陈水扁时代开了先例,到蔡英文更变本加厉,遂演成不可收拾。试想,以蔡总统目前的用人惯例,一些绿营县市长如果顺利连任,再过两年,如桃园的郑文灿、台中的林佳龙、屏东的潘孟安等人皆可能相继弃职赴中央任官。如果选民预知他们不会做完任期,还要不要把这一票投给他们,恐怕就得另作思量了,不是吗?
令人担心的是,在这种畸形政治文化沾染下,许多选民对这类安排似乎也习以为常,不以为忤。甚至有些选民会站在政治人物立场,对其“高升”给予祝福;这些,都是缺乏“自主意识”与“民主意识”的扭曲态度。正因如此,台北市长柯文哲目前还在争取市长连任,许多柯粉的心思已经飞到二○二○总统大选,希望他出征总统;这样的飞跃想望,岂不错乱?如果民众对选举的关注,只剩下输赢,而不是如何透过制度推进国家;那么,台湾的民主如何能不受到政客愚弄?
台湾民主起步甚早,但经过长年的政党对峙与社会撕裂,政治角力逐渐走向技术取向的争权夺利,不断漂离民主的核心信仰。以高雄及台南为例,陈菊和赖清德先前的治理成绩堪称光鲜,但两人进入府院工作后,后续的地方治理缺乏妥善的安排,甚至遇上一点天灾人祸,两人原来的神话便应声掉落。可见,两市施政满意度跌到吊车尾,与先前的浮夸有关。更严重的是,两人的南二都治理如此不堪,蔡总统却邀两人主持中央治国大计,甚至源源不绝引进两人之幕僚成为政务官员;他们的眼界真能用于治国吗?他们有限的地方经验又适于推广全台吗?
大选在即,这些“落跑城市”吊榜尾的现象值得警惕,选民不要再当落跑政客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