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达: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之惑”

时间:2018-09-12 07: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如此的圣贤目标和境界,并非谁都可以达到。譬如已经40年历史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似乎目前就遭遇到不小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发展路径近年来频频令人诧异,不知是中国看错了世界,还是世界看错了中国。

笔者以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之惑”的根本原因,是主导策略和风格与时代潮流和期待,发生了严重的错位甚至矛盾。从文化心理预期的角度讲,近现代以来中国拥有这样的三级层次:自主国家,独立发展层次;经济起飞,富国强兵层次;社会公正,法治宪政层次。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以后,中国社会用了38年踉跄转型过渡,在1949年后基本达成第一级心理预期;但在以后的30年里,国家的政治路线明显走了弯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折腾,延迟和破坏了中国社会迈向第二级心理层面的进程;直到1978年,严重迟到的出发终于开始,中国各界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在过去的30多年,奇迹般实现了国家现代经济基础和规模的开展布局,让中华巨龙昂首阔步来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入口处。

再向前发展的下一个合理逻辑步骤,即中国社会文化的第三级心理期,本是呼唤和践行体制内外更多的理性、法治、公正和透明,更具体的公民参与、监督、自律和自由权利,更全面的现代化人民共和国属性规范、普及和拓展。整个社会由此整合成良性互动,创新发展,兼容博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主流,即真正现代化的先进文明主流。

但是,至少从大部分国际观察家的视角来看,目前中国的第三级心理期攀登,明显正遭遇到重大的困惑和障碍。现行的大政方针似乎失去了正确开拓未来的前瞻、锋芒、智慧和能力,却是不断收敛倒退向第二甚至第一级心理期时代的低水平,并可能消耗掉过去40年的改革进步红利。

如果中国长期徘徊在第二甚至第一级文化心理期,未来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两种可能。一种是国家短期内似乎仍在壮大发展,但有关模式却不断异化,昙花一现,不可持续。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和国家,绝对不乏先例,这里无需赘言。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同时期发生的某种外力压迫和打击下,导致国家民族溃退失败。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先例,是1840年鸦片战争屈辱失败后中国清朝痛定思痛,从大约1860年起逐步对外开放,大力推行所谓“洋务运动”,试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但由于“洋务运动”一直不能调动全社会实行全面改革变法,在推行了约35年后愈发后继无力,因循保守,又恰遇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最后致使中国失败惨重,“洋务运动”的业绩和积累基本毁于一旦。在随后的1898年,历史又给了清朝一次“戊戌变法”的和平转型机遇,但维新仅持续了百日,就被体制内保守顽固派镇压废止。自那以后,令人悲哀的满清王朝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在“戊戌变法”失败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又面临路径困惑,并遭遇与美国的经贸以至全面战略摩擦冲突。有观点认为,美国与当年日本一样,是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崛起。但问题是,就算没有当年的甲午战争,清朝就可以顺利崛起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日本侵略只是一个巧合的外部催化因素。关键在于清朝不具备内在全面改革进步的决心、勇气和举措,其落败出局只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美国一系列改革中美贸易结构和规则的要求,对中国是良药苦口,还是用心险恶,自可以仁智互见。归根结底,要看中国自己内部改革发展是否能激流勇进,再上层楼。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主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赞一下
(199)
80.9%
赞一下
(47)
19.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