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逆差创高峰 特朗普的两个矛盾

时间:2018-09-11 14: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叶德豪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希望以增加对华关稅,达成三大目标。一是短期内减少对华逆差;二是迫使企业的生产回流;三是以高关稅迫使中国改变其贸易模式(虽然详细要求一直未明)。

7月的对华贸易逆差见新高,关稅暂时未见成效。特朗普知政策未见成效,只好继续指责中国对美国不公──例如指责中国的进口汽车关稅远高于美国──以此所谓“公平贸易”的旗帜去合理化其再加关稅的威胁。

特朗普上周六(8日)就“建议”主要在华生产其手机产品的苹果公司搬回美国,以避免对华关稅令其成本上涨,被迫增加手机价格。然而,根据资深分析师巴泽林(Tim Bajarin)的预估,如果苹果要完全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一部手机的零售价可能会高达2000美元,对消费者及苹果公司而言,根本不切实际。国际生产线已形成,美国成本又高,所以对华关稅亦难迫使公司回流。

而中美双方虽在8月底已再次进行贸易谈判,然而只是试试水温,未有结果。可见中国立场坚定,美国的要求亦未有成形,关稅似乎未能迫使中国妥协。

特朗普三大目标都未能达成,其实原因在其整体经济、贸易政策的内在矛盾。

矛盾之处在美中贸易逆差创新高一事可见。

对华加征关稅,原意是要透过增加中国进口货的成本,使美国人减少购买中国货,继而令贸易逆差下降。

然而,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经济向好,联邦储备局已准备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走强,中国货就自然较为便宜。特朗普上任后,更力推减稅,在去年12月通过的减稅方案,在个人所得稅上有所减少,而企业稅更由35%大减至21%,使经济走强之势更为明显。

美国经济走强,美元汇价上升,结果是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提高,而进口货物相对愈加便宜。其结果只会是美国人多加购买进口货,而因中国进口货量极多,对华逆差就继续上升。

从苹果公司的例子可见,生产线极为复杂,难以“说变就变”。在此等情况下,大部份原在中国生产的货品,只能维持在中国生产。特朗普一边减稅刺激美国经济,另一边却对中国增加关稅,其实是自相矛盾:一方面使中国货相对变得更便宜,另一方面却为中国货“加价”。

而且在特朗普威胁要再加征关稅的中国进口货物中,有一半都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有关产品其实是美国企业进口以后,再用以生产其他产品的材料或零件。如果有关威胁真的落实,损失的不只是中国的出口商,还有进口有关中间产品的美国企业、它们的出口竞争力,以及美国的消费者。

特朗普不断威胁加征关稅,造成企业对高关稅的预期。在生产线难以改动的情况下,企业为减未来的可能损失,就只好趁关稅尚未实施,先把需要的中间产品大量进口屯积,因此亦造成7月的对华贸易逆差新高。

赞一下
(21)
95.5%
赞一下
(1)
4.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