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无人商店”在港能落地生根么?

时间:2018-09-04 07: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据北京同事张汐莹昨天报道,去年在北京掀起热潮的“无人便利店”,短短一年后就悄然平息,多家便利店甚至早已关闭。有意思的是,远在中国国土南陲的香港零售界近来却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开设无人零售店。

其中,从事食品零售的香港上市公司四洲集团在上周率先宣布,将于明天在旺角开设一家无人零食店,销售100款不同种类的食品,成为集团首家“无人商店”。四洲强调,顾客在这家“无人商店”买东西时,只要将应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配合电子货币包,就可以完成整个消费过程,期间不需要任何人手。

AlipayHK(支付宝香港)日前也高调宣布在同一天于大型商场奥海城举行无人店开幕礼。AlipayHK发出的新闻稿指出,公司这次开设的全自动无人商店占地逾4000平方尺,是全港首家“无人商店”。消费者届时可以用本地电子货币包进入店内,亲身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全新消费体验。

随着新零售模式在全球崛起,近两年“无人商店”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甚至有集团也开始在台湾引进无人便利店。然而,当部分“无人商店”在大陆开始面临经营困境之际,“无人商店”这种新模式能打入与大陆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市场吗?

香港零售业界似乎都不太看好“无人商店”能够在香港成为主流。主营OK便利店的利亚零售集团行政总裁杨立彬昨天接受港媒访问时提出的理据是:顾客可能会贪新鲜试用“无人商店”,但市民更需要人性化服务,所以估计这种零售业经营模式在香港难以盛行。

不少香港经济学者则从成本角度出发,直指“无人商店”潮流在香港难成气候。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就指出,香港缺乏经济诱因推行无人零售,因为对零售商来说,租金才是最大的敌人。

他举例说,以去年全港入息中位数1万5500元(港币,下同,2808新元)计算,假如每家便利店需聘请两名售货员,一家便利店每月的人工成本是3万多元。相比之下,要引入一套无人销售系统,不计算研发费用,所需成本超过百万港元,可见无人零售模式并不能减少零售商的成本。

麦萃才还认为,技术障碍是无人零售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如顾客选取货品后没有到结算区“埋单”,就强行冲闸离开怎么办?可见这些企业的系统解决团队仍要解决“无人商店”出现的保安及系统漏洞。

说到底,“无人商店”要成功在香港落地生根,商品价格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香港作为经济大都市的一大特点是人人精打细算,选择光顾哪一家商店,除了货品选择是否丰富之外,主因就是价格。不少港人都期待“无人商店”既然没有收银员,产品理应更加便宜,否则不如选择去有人气的店铺。

事实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壮大,与当地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许多在大陆很成功的企业近年进军香港,都因为文化差异而难以在香港成功复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例子莫过于共享脚踏车。

其原因在于香港人多地少,道路不如大陆宽广,市区根本没有脚踏车道,多年来一直是人车争路。如果共享脚踏车大量普及,香港道路挤迫问题必然更严重。

此外,香港的交通发达,共享单车脚踏车只能发挥休闲娱乐作用,而不是弥补公共交通的不足,要开拓市场难度大。结果共享脚踏车在香港的热潮很快就冷却,大陆共享脚踏车巨头ofo早前更宣布撤出香港市场。

当然,香港上述两家“无人商店”尚未开张,目前对其前景轻率下定论实有欠公平。但无论如何,对这些“无人商店”的老板来说,新店开张除了测试技术,还能够吸引公众眼光,增加知名度,何乐而不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2)
10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