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中美零售消费趋势消长的现象

时间:2018-08-30 10: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工商社论

美国商务部与大陆国家统计局在8月中旬,各自公布的7月份零售消费统计,大陆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大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人民币3兆734亿元,年增率是8.8%,增速比6月份要少0.2个百分点;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零售金额是5075亿美元,年增率6.4%。

如果把中国大陆与美国两个标志拿掉,也暂时避免陷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零售总额”统计定义的差距,大陆7月的零售金额,若以6.8兑1美元的汇率来换算,约为4520亿美元,已经是美国零售总额的90%,而大陆的增速还比美国高出2.4个百分点,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消长,作为GDP最重要成分的零售消费金额,大陆超越美国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

不过,不论是经济学界、财经媒体、或者股票市场,对于中美两国公布的零售数字的解读,却与上述的观察完全不同。

美国单月超过5千亿美元的销售额,被认为是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指标,从5月至今连续三个月突破5千亿美元,而且是金融海啸至今,唯一连续十个月每月都增长的罕见趋势,华尔街更为了“年增6.4%”的表现欣喜不已,过去几个月,包括沃尔玛在内的美国龙头零售股全面上涨,新零售代表亚马逊总市值更是站稳9千亿美元,挑战“总市值1兆美元”的目标,“只是时间早晚”、“几乎已无悬念”。

令人讶异的是,相较数字强劲的大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记者的问题却集中在“增速回落”的问题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安抚记者“0.1、0.2个百分点的月度间波动是比较正常的”,今年前七个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应该讲仍然在合理范围内”。

随后几天,中国大陆各界对于零售数字的表现,出现大篇幅检讨的声浪,例如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在8月中旬的一场论坛中就指出,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与大陆等经济体“由协同复苏走向分化”,今年美国经济高歌猛进,其他国家的成长却已经趋缓,而且新兴市场的主要国家经济增速都在下行。尽管二季度大陆经济增速还有6.7%,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的6.9%也在温和下行。”

也就是说,大家担心的不是绝对值的大小,增长趋势的起落才是观察的重点。美国的零售金额持续增长,年增率不断创下新高,每次发布都较专家平均预期值来得高,而且电子商务持续创造15%以上的年增率,新零售的高速增长有助于整体零售产业的健康转型,美国传统零售业已经跨过所谓的死亡交叉,大量无法转型的传统百货公司正在退出市场,而亚马逊、梅西、加上雨后春笋的新型态电子商务平台,则在新的网络零售平台大展身手,因此今年美国龙头零售公司的股价大涨,整个产业的指数打败金融业、网路科技业、交通业,成为股市最亮眼的族群。

相对上,大陆在较高的增长基础上,却出现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汽车销售,大陆早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今年甚至预计要挑战每年3000万台的歷史纪录,但是7月份轿车销量80.9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8%,较6月更大跌了7.0%;这两年大卖的SUV车款,7月只卖了63.9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9%,跟6月相较,同样重跌了6.9%。

虽然累计前7个月的汽车销量还有微幅增长,但最近几个月崩盘式的跌幅却让大家忧心不已,大陆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中国联合商报》採访时表示,2018年汽车市场“是历年最差的一年”、“今年大陆车市可能首次出现零增长。”

不只是汽车销售,整体零售消费金额的增长速度,正在创下15年来的最低水准,回顾从2003年SARS之后,大陆的零售年增率就不曾低于10%,金融海啸后的2009年,受惠于4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甚至创下23%的历史高峰。

类似的讯号在各个领域的统计到处浮现,例如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的监测资料显示,大陆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在今年7月的零售金额竟然同比下降了3.9%,服装类、家用电器类零售额降幅扩大尤为明显。

台湾今年的出口金额不断创下新高,主要受惠于美国经济复苏的拉动,但是,大陆零售市场的增速减缓,却一定会对台湾的复苏动能踩煞车。台湾不仅仅在政治上受到美中大国角力的左右,经济也面临同样的拉扯,大陆7月份零售、汽车销售增速减缓,是不可忽视的讯号,我们必须密切配合大陆政府在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政策调控,台湾得来不易的经济复苏才能持盈保泰,趋吉避凶。

赞一下
(13)
86.7%
赞一下
(2)
1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