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29日)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峰论坛,触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降低三地不同制度构成的政策限制,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与信息的流通。内地近来接连推出方便人流加强融合的措施,至于资金流通涉及金融稳定,中美贸易战及新兴市场货币风潮,难免令中央更加步步为营。大湾区各市各擅胜场,金融服务是香港强项,香港一直以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协助内地稳步开放金融市场,表现出色,宜继续以创新思维,促进大湾区个人生活层面的资金流通。
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通车,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提供了硬件。软件方面,中央亦公布了连串方便港澳人士在内地生活的措施,最新一项是容许在内地工作的港人取得居住证,得以在开立内地银行和证券户口、电子钱包支付、购买高铁车票、参与社会保障计划等多方面,享受与内地人同等的服务和便利。
现时香港已有呼声,让非在内地居住的港人,可以凭所持俗称回乡证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在证件电子化的今天,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做到。
另一个窒碍港人北上工作和创业的原因,是内地入息稅率比香港高,港人早已希望在内地工作可以只交香港稅率。虽然这种优待方式要涉及多重考虑,不过还有其他可供考虑的方式来减轻港人稅负。
有香港政党就提出,仿效珠海提供稅务差额补贴,亦有人建议利用今日先进的电子技术,以港人在内地逗留的时数而非日子,来计算是否需向内地交稅。现时港人以出入境日期计算,一年间在内地逗留超过一半日子,就要缴交内地稅,如果改以时数计算,大批只在内地花不足半天时间上班即回港过夜的港人,就可免堕内地稅网。
至于个人生活层面的资金流通,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金融管理局下月将推出二十四小时快速支付系统,让香港不同的电子钱包和银行户口,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即时互相支付或调拨资金。要是这个平台能够连接大湾区各市,而香港的电子钱包又能在区内使用,将大为提升港人在内地旅游和生活的方便,这需要香港和内地商议设立一个共通的平台,不但方便港人,也方便内地居民。
由于这涉及跨境资金流动问题,中央势要提防这方面的便利,成为资金大量流出的缺口。当年中央曾经收紧内地人在港澳凭提款卡取款的限制,以堵塞资金外逃的漏洞。预计在跨境支付方面,也有需要设立资金管制。这需要两地深入协调,设计能确保金融安全和秩序的跨境支付安排,在大湾区先行先试,进一步降低三地融合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