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中马关系“伤筋未动骨”

时间:2018-08-29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区域焦点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在结束访问中国后对外宣布,取消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三个合作项目,涉及金额高达230亿美元。消息传出,让外界震惊之余,也纷纷议论中马关系是否会因此而“开倒车”。

实际上,认清当前中马关系的现状以及理顺两国在新时代产生的问题,有助于中马两国关系继续沿健康、稳定的道路向前发展。

在当选马国新一届首相三个月后,马哈迪到中国访问,主要核心任务有三:一是代表马国新一届政府,向中方说明未来发展马中关系基本原则;二是同中方一道探讨今后两国在经贸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新思路,规划新方式。这当中,也包括向中方解释为何马方需要重新考虑相关合作项目是否继续的问题;三是向中方明确表明马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

应该说,马哈迪的第一和第三项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马哈迪在会晤时明确表示,这次访华是马国新政府的重要举措,旨在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明,马中友好政策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番话,可以理解为不仅是马方简单的外交表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坚持对华友好的郑重政治宣示。它完全打破了外界对新一届政府“可能调整对华政策”的错误猜测。

至于“一带一路”,马哈迪重申“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信这有利于地区发展繁荣”。这是马哈迪对“一带一路”多次正面表态后,再次当面表态。应该说,据此也可以完全打消马国会否参与抵制“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如何处理马国前政府与中国达成的三个重大基建与能源合作项目的分歧上,包括已经完成项目建设14%的“东海岸铁路计划”和沙巴与马六甲两个天然气管道项目。这是对马哈迪本人及他所领导的新政府对华关系的重要考验。处理得不好,其他两项表态的正面意义就犹如虚设、毫无价值。

马哈迪叫停的项目恰恰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广的“一带一路”在马国的重点工程项目,对中国来说,叫停项目的消极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如果项目在对华友好的马国受挫,西方舆论定会借此无限发挥,对其他国家的有关项目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可想而知。

因此,在马哈迪出访中国之前,中方已透过各种外交途径,试图说服马哈迪保留这些项目;而中方承建公司也愿意与马方合作伙伴重新谈判相关资金安排,甚至提出更为优惠的贷款条件。然而,中方的这些努力并未换来马哈迪回心转意,反而在结束访华的第一时间对外宣布取消项目,对中方诚意的打击自然不言而喻。

在笔者看来,尽管马哈迪的举动的确对中马关系产生“伤筋”痛楚,但说已到“动骨”险境,也是言过其实了。总体上,中马关系不仅不会因为有关项目被叫停而受到影响,反而两国关系还会因此而经受考验并得到有益的修正;未来中马关系将在更透明、更公正和更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发展。何以见得?

首先,马哈迪访华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一方面中马两国领导人坚决维护中马友好关系大局,把握并确认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大方向;另一方面,就是把属于项目合作中产生的分歧,牢牢地控制在经济层面,而不是任由经济分歧影响中马政治关系。坦率地说,如果中马两国领导人没有坚定的政治意愿和顾全大局的胸襟,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其次,马哈迪对前朝政府进行“反腐”追查,这属于马国内部政治与司法事务。有关前首相纳吉涉贪的司法调查仍在进行当中,对此中国政府不愿、也不可能涉入其中。在“纳吉时代”中马签订的项目合同,是否存在违反马国法律的情况,要待调查之后由马国司法机关对外公布。

从这点来说,中马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本质,似乎已超出纯经济合作关系的范畴,而触及马国内部敏感的司法领域。当新政府决定“重新调查评估”有关项目是否“涉贪”的时候,中方理解并协助维护马国司法制度尊严,自然显得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再次,马哈迪是位资深政治家、外交家,他到中国亲自讲出心里话而非“背后捅刀”,可见是中国的“真朋友”。马哈迪在重新执政后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重新评估,甚至做出必要调整。

在会见马哈迪时已经明确表示,两国“要探讨合作新领域、新思路、新模式,持续做大合作增量”。这表明中方愿意同马方一道研究、规划在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时,如何重构合作框架、规划合作方式、寻求合作最佳途径。

赞一下
(8)
17.4%
赞一下
(38)
82.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