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美重启贸易磋商无效果 是否将现转机?

时间:2018-08-24 14: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18年4月3日,中国上海,一家超市内的美国商品区。REUTERS/Aly Song.

路透北京8月23日 - 僵持两个多月的中美贸易摩擦本周迎来缓和的迹象,尽管各方对正在进行的中美磋商结果期待不高,但还是为这场僵持已久的贸易摩擦带来一丝回暖的信号。

多位了解情况的中国官方人士对路透指出,未来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双方有谈话有接触就是进步,而持续多月的关税加码和喊话僵持也让高层愈发认识到国内深层的问题与短板。

“这应该是个开始,说明双方依然寻求谈。”一位不具名的政府人士称,“当然希望今后有更高级别的磋商,”但至于后续如何进展还要具体看磋商结果尤其是对方的诚意。

该人士并表示,在近期针对中美贸易形势的部际及中央高层的碰头研讨中,除了商榷相关预案与反制措施之外,还针对当前国内因贸易摩擦而受到影响的行业进行分析,力争通过自身的改革从根本上增强“抗压能力”。

另据一位接近商务部的权威人士亦称,“现在是边打边谈的节奏,这次谈判的官员虽然级别不高,但依然代表两国政府。无论会取得什么成果,至少恢复磋商本身就说明双方态度在转变,并不希望贸易战继续升级,尽量通过磋商去解决分歧。”

由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率团赴美,于本周三和周四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进行部级磋商,相较此前的谈判阵容,此次磋商级别略低,却是时隔两个月后的重新磋商,被视作是双方试探性的交流与诚意的表现。

此外,还有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对路透指出,中国需要通过制度改进以解决他国的关切,与此同时,持续的贸易争端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自身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或许在以往并不起眼的问题已经在贸易摩擦中逐渐显现出来,也更受到官方的注意和重视。

中国外交部周三称,“既然中美双方已经开始磋商,我们希望磋商能取得一个双方接受、也符合双方业界和消费者利益的好结果”。

从美国官员过往的态度来看,对于究竟应该与中国展开磋商,还是通过加关税向中国施压,特朗普政府的重要成员之间存在分歧。财长努钦支持前一种做法,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Peter Navarro)则属于后一个阵营。

周三有记者问起特朗普对此次会谈的期待时,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回答:“这些会谈将持续。对此我没有什么要宣布的...当然我们希望达成对美国更好的贸易协议。”而特朗普本人周一在接受路透采访时则直称,预计本周的贸易磋商不会取得多大进展。

中美间的贸易摩擦演变成一场持久战已成为各界心照不宣的事实,不过,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指出,“拖延”是应对贸易战措施中最坏的一个,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中国越不利。

“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逆全球化,但这只是一个过程。过了衰退期以后,还会回到全球化的道路上,关键是这个过程过去的越快,对中国越好”,他说。

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计划于周四生效,而中国亦宣布对同等金额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周四就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税发表谈话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不得不继续作出必要回击。

**大豆引发粮食价格和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考**

过去一个月,一艘名为“飞马蜂号”的货轮在中国社交媒体刷屏,这艘满载着美国大豆,马不停蹄地全速驶向中国大连港,希望在25%的关税实施之前到达,但终究还是晚到一步,买家需支付高昂的额外费用。虽然贸易战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有限,但这艘飞奔的大豆船引发了各界对于中国农产品背后的思考。

中国曾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而近二十年来进口量直线上升,大豆种植面积萎缩,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中国单位劳动成本仍低于美国,因此人工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造成的,人均耕种面积较小,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难以开展,人工投入过高。

“近年来,中央非常注重促进、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但要想解决问题,未来恐仍需要更大魄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万喆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国祥进一步分析道,中国大豆依赖进口既有国际分工的安排,也有因利润低而影响到豆农种植积极性的因素。国内需求规模增大,但耕地不足,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大豆大量需要进口的同时,稻谷、玉米、小麦等则是阶段性过剩,库存水平高,生产超过需求。

一位吉林省农业厅的官员坦言,农民种豆积极性下降主要还是大豆价格缺乏竞争力,虽然已经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大豆生产扶持力度,通过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开展耕地轮作试点补贴政策等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这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万喆并分析,不同于工业品基本由市场供需确认价格,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刚性,而其供给周期相对较长,农产品价格易受供给端影响。中国的粮食价格管理体制经过了多轮改革,但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库存的消化及生产供应的重新平衡,恐怕还需要时间,而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也仍需继续深入和完善。

今年5月起,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多个省市紧急下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以缓解国内供应的缺口。其中河南省农业厅明确表示,将“积极引导”农民将大豆种植面积扩大50万亩。

李国祥并指出,通过扩大种植满足国内需求,能够降低依赖进口所产生的各种风险。由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致美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势必提高,进口量就会减少,除了要进口多元化,在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保障国内市场的稳定,农业结构如何去平衡,对于大豆是否要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等多方面均带来思考。

中国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此前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民直接补贴方面,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生产者补贴及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同时还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中央财政支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将扩大到2,400万亩。(完)

发稿 许菁;审校 屈桂娟


赞一下
(1)
7.7%
赞一下
(12)
92.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