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后,对台政策展现“硬更硬、软更软”策略,在硬策略方面,从反对台独到处理、遏制及挫败台独,并提出反独从“三个任何”到“六个任何”;从“一中框架”到“一中原则”,并刚化“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原则”。
在软策略方面,则是加强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给与台湾民众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的“居民待遇”。
《反分裂国家法》最受外界争议与诟病之处,在于第八条明列在三种前提下,大陆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 发生导致台湾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由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代会授权国务院采取非和平方式处置之。
由于“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存在不确定性的模糊法律概念与领导人认知差异,这给予大陆非常大的弹性解释及行政裁量空间。
台湾当局必须慎思,一旦大陆再抛出签署和平协议,台湾当局应如何因应,势必陷入接受与拒绝的双重困境。若接受隐含统一前提的和平协议,民进党将会失去传统支持者;若拒绝则可能面临明显而立即的国家安全风险。两位大陆著名学界之论似非无中生有,而是对蔡英文当局加大促统压力之预示。
陆方主动提出两岸和平协议,终止敌对状态,透过两岸融合途径迈向政治统合,其实主动权在大陆而不在台湾。这种主动攻势陷台湾于被动,台湾的矛盾困境在于欲拒还迎,既希望获得和平红利,但又怕锁进统一牢笼。陆方借此考验民进党当局,是否接受“九二共识”的试金石。
一旦不愿意接受,这份和平协议恐怕就有可能成为一份产生“地动山摇”的“哀的美敦书”。
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台湾当局必须慎思,一旦大陆再抛出签署和平协议,台湾当局应如何因应,势必陷入接受与拒绝的双重困境。若接受隐含统一前提的和平协议,民进党将会失去传统支持者;若拒绝则可能面临明显而立即的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