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002594.SZ /01211.HK)董事长王传福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给造车新势力的机会最多只有一次。8月19日,他在出席深圳一个公开活动时发表上述观点。
王传福称:造车新势力作为新鲜血液进入到传统造车领域,本身是好事,但是造车任重而道远。汽车产品周期漫长,比如新能源整车上有接近1万个零部件,开发汽车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四年时间。
“这种复杂度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王传福说。他表示,如果造车新势力能够成功推出一款爆款车,可能每年就会带来400亿-500亿元的产值。如果造车新势力没抓住产品周期或窗口,可能就会死掉。同时,汽车产品周期很长,如果造车新势力第一产品款失败了,投资者不一定有耐心去等待下一款产品。
初创车企车和家CEO李想曾有过类似公开言论。他表示:“我们只有一次出牌机会,如果一次不成功,再也没有出牌的机会了。”
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2015年,中国已经稳居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在补贴政策刺激之下,国内市场已培育出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者。
2014年7月,政策吹风显示,中国政府将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国内迅速掀起一波跨界造车运动,各方资本蜂拥而入。初创车企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迅速融得数百亿元的资本,这些企业被统称为“造车新势力”。
产业政策打开了跨界造车大门,而汽车业正朝智能化、电动化发展。初创企业希望能凭借自身互联网基因优势,研发、销售智能化汽车,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在讨论汽车业的未来时,新旧势力彼此都想把对方拉进自己熟悉的赛道。新势力试图效仿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传统车企则觉得初创企业想法过于天真。新势力称,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是传统企业无法企及的。传统车企认为,造车容易,造安全的车难,新势力缺乏制造经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公开表示,造车行业新进入者中不乏通过炒作概念从混乱中窃取利益的企业,真正投入创新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长安汽车( 000625.SZ )总裁朱华荣亦曾表示,投机者和搅局者会带来恶性竞争,这样的格局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但中国汽车产业在转为良性竞争之前,还需要经历艰难时期,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拼融资、拼团队、拼概念车之后,初创车企即将在2018年底、2019年初集中交付首款量产车。“不管前期炒作的概念有多么诱人,汽车公司最终还是要由产品说话,规模化量产交付是根本前提。”一名传统车企高管告诉财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