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重新登上首相宝座。他曾经的学生,前首相纳吉或难免牢狱之灾。
对于马国政局的变化,中国本可以超脱于外。但是,纳吉时期中马经济合作达到新水平,马国也成为东南亚支持“一带一路”的模范国家。纳吉倒台,马哈迪的胜选秘笈之一,就是要重审纳吉时代中马签署的经贸合同,甚至要放弃掉一些正在建设的大项目。
如此,中国又陷入到了经贸合作伙伴政治变天,而导致投资项目流产的尴尬中。
重当首相后,马哈迪这位老谋深算的资深政治家,对华立场也在发生变化。他强调,在其作为上个首相的任期内,马来西亚和中国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他会继续和北京加强“友好关系”。
他重申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并且强调作为贸易国家,马来西亚不能和中国这样的大市场“争吵”。
因此,马哈迪新任期内的中马关系,不会偏离既有轨道。8月17日至21日,马哈迪将开启他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被定义为马哈迪当选首相后的首次正式外交出访。中国作为其正式出访的第一站,也凸显马哈迪对中国的重视。当然,在访华之前,马哈迪已经非正式地两次出现在日本。
这也引发了很多观察家意味深长的分析。人们揣测,这既是马哈迪外交策略的运用,也折射了马来西亚东亚外交的基本出发点,即在中日两个大国之间实行相对平衡的外交,以便实现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在其担任首相的上个任期,东亚的日本和韩国是马哈迪学习的对象。时光流转,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国,因此中国也将成为马来西亚外交盘局中的重要一环。尽管如此,在中日两国之间长袖善舞,通过外交策略和经贸合作选择,实现马来西亚利益的最大化,也符合马哈迪一贯的风格。
因此,从国际关系的利益现实看,中国也不必纠结马哈迪的外交手腕。
马哈迪正式访华,而且是正式出访的“首次”。有分析认为,这是马哈迪给中国的“面子”。不过,以中马经贸合作的“存量”看,中马关系已经是深度利益攸关,不管是纳吉时代还是马哈迪执政,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马来西亚要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马哈迪来华,与其说是给中国面子,还不如说是继续稳固推进马来西亚对华合作的“里子”。
现在的中国也不是纯要“面子”的国家,而是希望打造双边和多边的合作共赢关系。特别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的互联互通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有着质量并举的合作。
中国自然不会放弃马来西亚这个合作伙伴,马来西亚通过对华经贸合作也收获了发展红利。
马哈迪竞选语言对中国的“伤害”,只是国内政治操作的手段。现在是马哈迪时代,其对华战略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其将正式出访的“第一次”献给中国,尽在不言中。当然,他也要平衡一下自己竞选时期的涉华言论,也要对支持自己的选民交代。
因此,很多中资项目的重审、暂停就成了正常之举。客观而言,他要通过重审或暂停或者取消一些项目的方式,向中国要价更多,更有利于马来西亚。唯此,才能证明其取代前政府的政治正确,才能让法办纳吉贪腐的理由更为充分。
即使马哈迪取消了一些中资项目,还会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布局新的中资项目。毕竟,在世界大国中,美国正在努力通过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的方式,让美国跨国企业回国和资本回流,不可能向马来西亚提供更多产能项目和资金。欧盟自顾不暇,也没有向东南亚国家大规模投资的传统。因此,只有中日两国,在东北亚有着激烈的产能和资金竞争。
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选择看,东南亚国家利用中日两国的竞争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在中日之间维持平衡。马哈迪也会这么做,以便在中日竞争中获益最高。
马哈迪是亚洲级的资深政治家,自然深谙大国博弈之道。他此次方法也是为了消弭中马之间的一些分歧,打消中国对其“新官不理旧事”的顾虑,同时继续深化中马经贸合作。当然,此访调整中马合作的一些项目,更有利于马来西亚,也是马哈迪的重要目标。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中,马哈迪不畏西方的个性,给整个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再次当选首相,自是老马识途,马哈迪对华外交也颇受关注。不过,马哈迪更大的困扰也许不是中资项目的调整,而是曾为敌人现为盟友的安华,这位亲西方的马国领导人,也许会在马哈迪后改变马国的政治方向。
虽然老马识途,毕竟英雄迟暮。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