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难分解 纽时:中国有两条潜在出路

时间:2018-08-10 09: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美贸易战火难分难解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引述消息人士说,在唇枪舌剑的背后,两条潜在的出路似乎正出现在中国面前,双方有可能打一个平手,或透过谈判止战。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中文网引述参与谈判的人士说,两条潜在的出路似乎正出现在中国面前。这两种选择都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偏向温和的白宫顾问带来贸易上的胜利,并同时让中国,继续推进在尖端技术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国家企业产业计划。

报道说,打一个平手似乎是最可能的结局,这将让美国和中国的新关税维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被迫重新思考它们的供应链,并开始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可能会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缓解美国在国家安全上的忧虑。毕竟,贸易逆差和国家安全是特朗普对中国不满的主要根源。

此外,谈判休战也是有可能的。报道表示,双方立场虽相距甚远,但北京已微妙地传出转向和解的意图,愿意讨论改变战略计划,也就是特朗普政府眼中对美国工业长期威胁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不过,北京的立场是,即便为解决贸易纷争及紧张,可能调整“中国制造2025”,但绝不能阻止中国发展经济。这是北京画出的“红线”。

最新的贸易数字显示,在贸易战下,中国出口仍然继续上升,这给予北京极大信心。

前中国商务部官员、现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高级研究员何伟文指出,这条红线就是确保中国的发展权利,而不是“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产业政策及措施。

报道引述北京咨询公司策伟(Trivium)的联合创办人波尔克(Andrew Polk)说,“就目前而言,贸易战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两国的经济都能应付一段时间,而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

吴佳勳:美国意在瓦解世界工厂

继美国于7月6日启动第一波对中国大陆34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后,近日又于8月7日公布第二波160亿美元对陆301制裁清单,包括279项商品,预计自8月23日起开始执行。中国大陆则于同日晚间回应,表示亦将对美国160亿美元等值商品予以反击。合计两波制裁清单,现行中美双方将互有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

中美贸易战自今年以来逐渐白热化,期间观察中国大陆对外态度的转换颇值得玩味。由4月初仍强调将以“同等规模、同等金额、同等强度”回应美方,到6、7月时却传出大陆官方态度转趋低调,内部陆续出现检讨声浪,认为此前多项政策宣传过于浮夸,并开始淡化“中国制造2025”政策色彩,同时也约束官方媒体应克制对美贸易战相关评论,以避免进一步激化对立态势。

观察中国大陆对外态度的转换,应搭配其近期总体经济的表现。2018年上半年以来,大陆内部出现经济成长减缓、贸易顺差持续减少、消费零售年增率下跌、固定资产投资年成长率走低,以及股汇市重跌等多重不利迹象。除此之外,尚值得注意的包括社会融资的断崖式下跌趋势,自今年3月以来,大陆社会融资存量成长速度开始大幅下滑,5月创下新低,反映出其总体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金融紧缩风险升高。其次,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大规模倒闭,该现象一方面反映大陆经济的整体下滑,另方面也显示金融领域去杠杆作为已造成市场流动性紧张。

换句话说,观察上半年大陆各项总体经济指标,似乎反映出其经济成长的欲振乏力。原本大陆的经贸体质就已进入结构性调整关键期,内在矛盾已经充满挑战,此刻再加上美国等外在因素干扰,均迫使大陆不得不对内暂缓调整速度,对外亦需放软谈判态度。

再转回中美贸易战层面,目前为止似乎所有发球权都落在美方一端,由现已公布的500亿美元制裁清单内容来看,美方对中国的制裁项目第一波主要落在航太、资通讯、汽车零组件及机械等产品,第二波则锁定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品,包括塑化、钢铁、电子、机械和半导体等项目。

在第二份清单中,又以半导体产品入列最受关注。然而就半导体产业的全球供应链来看,大陆本身才是IC积体电路的主要进口国。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大陆积体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取代原油成为大陆第一大进口商品,其进口占全球比重超过3成。相对地,美国则多以IC设计为主,且位于供应链上游,其进口占全球比重仅约6%左右。

由这样的供应链型态来解读美方策略,或可得到更清楚的脉络。也就是美国采取制裁中国的作法,未必直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而是意图迫使各国在陆生产基地外移,进而逐渐瓦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条件,当然也就间接达成了制约“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

将美中贸易战的影响时间拉远来看,全球产业供应链布局的角力拉锯战才是关键。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副所长)

赞一下
(42)
66.7%
赞一下
(21)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