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进图
中美贸易战升级,美方要求愈来愈清晰,就是逼中国开放市场,尤其在金融、科技和农业三大领域,让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进入内地。中国该如何回应?
在中美贸易战刚开始时,中方曾派特使去华盛顿,承诺大幅增加采购美国商品,藉此缩小两国贸易逆差。但美方不接受,坚持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中方不愿答应美方要求,主要有两方面顾虑:其一是中国“被迫”答应开放市场,在政治上看似屈从美国要胁,会损害领导人威信;其二是中国在这几个领域的竞争力落后于美国,大开中门可能被美国企业主导未来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如果在这个历史时刻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换取较平和的外部环境,稳住内地经济增长势头,从老百姓角度看,绝对是一件好事,胜于与美国硬碰硬,斗至两败俱伤。成功化解中美经贸危机,才能缔造中美双赢局面,对领导人威信是利大于弊。
至于市场被欧美企业垄断的问题,证诸过去改革开放经验,亦不必顾虑太多。中国长期倚赖美国的波音和欧盟的空中巴士供应民航客机,现在已能够自行开发大型飞机。中国汽车市场一度被美、欧、日汽车主宰,但电动汽车的出现改变了市场规则,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竞争力不弱。同样,在3G流动通讯年代,开放市场意味让欧美通讯企业赚大钱;但到了4G年代,华为和小米已追了上来,在5G通讯年代大可和欧美企业比肩。
这些真实例子显示,在开放市场初期确实外国企业占有优势,但市场竞争的压力会促使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假以时日便能追上。而消费者在这个追逐的过程中得益甚大。
以奶粉和疫苗为例,中国生产的商品本来应有价廉物美的优势,但由于制度缺陷引发信用危机,以致国民扬弃国货追求进口货。禁止进口并不能解决问题,容许进口反而可以倒逼国企改革,保护主义只会适得其反。
以科技领域为例,中国企业如腾讯及阿里巴巴其实颇有实力,电子支付和电子商贸技术相当成熟,已在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如果还不让苹果支付或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怎能换取欧美市场对中国企业开放?同样,WeChat和百度藉着过去的保护,已拥有压倒性的市场优势,为什么还要害怕facebook和Google呢?
至于金融方面,所有监管权力都紧紧握在中国政府手上。人民币只要还未自由兑换,资金进出中国就严格受控,让欧美金融企业有秩序地进入中国市场,怎可能动摇人民币金融体系?如果中央财金部门仍有担忧,大可以香港和深圳为试点,多做先导计划,试验成熟才全国推行。
作者是资深传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