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港澳突搜
小米作为中国著名的手机制造商,自月初前赴香港上市以来,一举一动皆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岂料其上市公关安排连番出错,成为了近来香港公关界茶余饭后的笑话。
事缘于上市当天,到场的小米员工皆获派发一份“上市典礼员工指引”,指导员工在场内万一遇到记者提问时应该如何回答。
本来,统一口径是企业惯常使用的做法,小米有此安排无可厚非。不幸的是,公关人员竟然也向在场的记者派发这张“口供纸”,结果被拍下来放上网广泛传播,酿成了一场公关大“灾难”。
我的记者朋友圈里,基本上呈一边倒的嘲讽态势,质疑小米聘请一家从未做过上市的公关公司是“最大的败笔”。至于小米公关在上市过程中接待媒体的安排,反而没有太多人提及,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些细节更有讨论的意义和必要。
一般来说,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的首日,会在早上9时半钟举行敲钟仪式。记者在9时左右到达现场采访即可。然而,小米公关事前却要求记者们提前两个小时就要到场签到,声称港交所会准时“锁门”,不让逾时的记者进入。
这个做法无异于大陆政府高官出席活动的采访规定。事后港交所向记者否认有如此过分的安排。
好了,大部分香港传媒听话,乖乖在早上7点半到场登记,可苦等了两个小时仪式结束后,小米总裁雷军竟然不接受记者访问,而是走进玻璃房,先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做专访,让在场的记者沦为道具布景板,令众人大为不满。
连日来,一众行家谈起这件事都不由摇头说,小米在香港的上市过程简直像个笑话,其耍大牌行为严重不符合香港文化。
的确,传媒行业在香港一向被视为是监督政府的第四权。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上市公司,港记也始终与之保持某种程度的平等距离,以便发挥监督的作用。而企业及公关也对记者时刻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与媒体紧密沟通,争取支持。
相比之下,大陆政府和媒体基本上是处于上下级的不平等关系。国营企业及大型私企收买记者,则是相当普遍的潜规则。记者收受利益后,往往也会选择不揭露有关企业的阴暗面。
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生态,突显出香港与大陆社会看待新闻的不同价值观。九七回归后,许多大陆企业到香港发展,利用香港作为走出海外的跳板。他们普遍接受香港制度,虚心接受媒体的监督。
随着中国崛起,近年一些财大气粗的大陆企业日趋目中无人,有意无意地向香港媒体伸出控制之手,意图施压让香港记者“自律”地配合企业。小米公关傲慢对待港媒的举动,显然不是孤立的事件。
譬如,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6月5日在香港举行中国私募投资高峰会。在会议之前,我收到该协会公关发来的一封采访电子邮件,当中就注明:各位媒体同仁引述嘉宾言论时,需要提及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2018中国私募投资高峰会。我查了一下,协会成员的组成拥有浓厚的大陆背景。
同样有大陆背景的亚布力青年论坛,于6月23日在香港举行第四届年会。主办单位几乎也是采取了同一做法,要求到场采访的记者签署一份有四点要求的“报道声明”,包括媒体发布任何形式的报道,需要先经主办单位审核;视像或文字直播如遇嘉宾发表不适合对外公开的言论,传媒需要协助论坛作出修改、删除及刊登错误声明等等。
以上的不合理要求,在香港记者眼中简单匪夷所思。传媒的角色是监督政府和企业,不应受到被监督对象影响,这是香港社会长期秉持的核心价值。但随着中港融合加快,这方面的认知在过去几年渐渐受到挑战。诚然,一些人批评香港日趋“大陆化”,这些话语里面有炒作成分,蓄意挑起陆港矛盾,但不能否认,有些情况也是真有其事,并非无的放矢。
我能够理解,崛起的中国雄心勃勃地希望逐渐改变现行的、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惯例,依据中国国内习惯的方式行事。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西方文明中的优秀价值,而对于某些与香港原有文化格格不入的“大陆化”作风的渗透,香港社会近年来说“不”的声音响亮,不知道有关方面听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