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朋友圈疯转的“伪科普”谁炮制的?(2)

时间:2018-07-21 08: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奇葩书法的闹剧该收场了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各种奇葩的“书法表演”,成了网友吐槽的重点。

先是“射墨书法家”邵岩,拿着注射器往宣纸上吱墨水,旁边急赤白咧的叫好声很配合,之后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的“盲写书法”,张强扭着头,不看绢布、宣纸,仅凭感觉写字,还把“字”写到女性的身上。

此外,好事的网友还剪辑出来之前各种怪力乱神的“书法”:有插鼻孔写字,有用墩布写字的,有写字豪放到毛笔脱了手……堪称群魔乱舞、斯文扫地。

面对争议,“盲写”教授张强回应,希望“让不懂艺术的人从感觉上的‘胡闹’,逐渐了解作品背后深层的含义”。张教授还讲出一堆深刻的创作哲学,“盲写”告别了眼睛所代表的“权力意志”,和女性的合作创作使书法作品成为“开放系统”。

指责批评者“不懂艺术”,这样的回应是如此似曾相识。一些标新立异的所谓艺术家,面对舆论的质疑,要么表现出清高的姿态,要么充耳不闻装聋作哑,继续扮演他们的“大师”形象,甚至招摇撞骗。

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品都是专业审美和大众审美的结合,就像以梵高为代表的印象派绘画,一开始公众觉得惊世骇俗,但是,印象派的价值最终还是被公众所接受。因为公众终究还是分得清什么是胡闹,什么是前卫艺术,那些匠心独运的艺术总会被发现价值的,但是恶搞出来的垃圾并不在此列。

权且不论那些“恶搞书法家”的动机怎么样,这些人的创作挑战了公众的审美底线,岂止是孤芳自赏,已然是彻头彻尾的闹剧和丑剧。

近年来,中国的前卫艺术和行为艺术逐步走向公众视野。在公众普遍认可的传统艺术形式之外,许多创新的艺术形式也是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认可。但是,随着艺术市场的建立和扩大,艺术与资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资本助推下,某些缺乏审美支撑的伪艺术以前卫的名义大行其道,对艺术界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最近,被誉为“最走心录取通知书”的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度走红。十余位老教授手写了约4500份通知书,而这项传统已经持续了12年。人们从手写的录取通知书中,感受到大学的品格和精神,也体会到那份传统的风雅。

艺术当然可以标新立异,但是也要警惕小圈子故作高深莫测,裹挟资本的力量,以创新的名义羞辱公众的审美。

赞一下
(4)
80%
赞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