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和安全
在发展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安全问题上,则由国际反恐转向以中俄为对手的大国竞争。去年底,美国通过了自阿富汗战争以来金额最高的国防授权案,今年在政府拨款法案中增加了国防国安开支,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亦考虑了维持军事优势以及由反恐转向经济建设后的军工利益,可以视为其在发展和安全上的“统筹兼顾”。
同时,非法移民导致挤占工作岗位、社会秩序混乱以及人口拉美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此,特朗普采取了修墙、“骨肉分离”移民管制等“零容忍”移民政策,其背后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对非传统安全的高度关切。
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原因
与中国因工业化导致产能过剩所进行的“供给侧”改革相对应,美国对中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加征关税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可以看作某种意义上的“消费侧”改革。
为什么特朗普不惜发动贸易战来解决“消费侧”问题呢?因为贸易逆差在美国已经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更多的是自二战以来所形成的消费结构性问题。基于选举政治的考量,特朗普无法从国内入手(例如削减社会福利和提高消费税等)来改变目前的消费结构和数量,而只能借助于美国在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外寻求突破口。加之,特朗普急于履行对选民的承诺,加征关税自然成为了“多快好省”的解决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解决“消费侧”问题,中美贸易战还附加了“国家安全”的因素。从去年底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来看,重振国内经济占据较大的篇幅,其中指出“目前超过20万亿美元的国债对美国的长期繁荣以及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指责过去形成的不公平贸易关系,并将中俄定位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用中国的术语即为国内的经济挑战构成了非传统安全问题。
反观中美数次的经贸谈判,中方以大幅度增加农产品和能源进口、开放金融和保险业务、以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仍然没有让美方满意,而美方更加关注中国政府在“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基于产业升级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这些都说明在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上,呈现出从数量转向结构的趋势,其中“国家安全”的权重在增加,而要求中国改变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在本质上是要求中国进行私有化改革,这也是中美谈判陷入僵局的核心所在。
总之,以中国的政治术语来看,特朗普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似乎越来越清晰,如果最后中美贸易战真正开打,中国国内恐怕要掀起一阵“反特朗普”的高潮,那么,通过换位思考,客观地看待特朗普的国家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特朗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施政,其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尤其是失业率降至3.8%,为美国数十年来的最低点,似乎有点初见成效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