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速在华金融业布局 会否遭遇水土不服?(2)

时间:2018-06-22 07: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星展银行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7年5月成为在中国本土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是首批这么做的外资银行。

华侨银行财务总监陈首平受询时说:“我们正密切留意这些发展,并会在更多细节公布后评估各种可能性。”

华侨银行是第一家在中国银行业进行战略性投资的新加坡银行,2006年与宁波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将持股比例逐渐增至20%。

大华银行(中国)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符懋赞则说:“这(中国金融业开放)为大华银行提供更多契机,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并改善联系网,以加深银行与中国客户的关系。”

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近20年,但中国一些领域的开放步伐依旧无法达到外界预期,金融服务业开放度不够多年来就受到外界诟病。

在政府的市场保护措施下,中国国内金融业者在与外资竞争时占据优势。以银行业为例,去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3%,甚至低于2007年的2.3%。

中美贸易争端硝烟四起的背景下,中国今年宣布大幅开放金融市场,一方面回应外界多年来的批评,对外展现开放姿态,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有分析指出,中国金融业引入海外战略资本,将为相对封闭和滞后的金融业注入竞争和活力,促进金融业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有利于该行业长远发展。

开放举措接踵而至让海外金融业者摩拳擦掌,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备,外资能否适应仍是未知数。

李坤龙提醒,尽管中国市场大、机会多,没有做好准备的外资同样面对风险。他说:“外资需要制定周密计划,而不是新措施一出来就去排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也向本报指出,中国提出“国民待遇”开放原则,但中国国内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融资等方面也面对差异化待遇。他说:“即使是国内的这些银行都没有国民待遇,更不要说是外资银行。”

此外,虽然不断强调要让市场在分配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官方依然无法彻底放弃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这对习惯市场化运作的外资形成巨大的规则风险和政策风险。

陈抗说:“中国的金融开放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外部压力。当然开放要怎么做,能不能真正有效,外资企业进来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都还要观察。”

赞一下
(2)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