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意基金会日前公布的民调显示,台湾成年人中,有4成4对大陆反感,但有4成9的人基本上有好感,与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4.4个百分点,反感度降低3.5个百分点,对大陆有好感的人首度多于反感的人。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长久以来,台湾政治人物就习惯以民主尺度来衡量两岸的优劣。但上述民调显示,对岸领导人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强调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并未减损台湾人民对大陆政权的评价。对大陆好感度增加,可能一是因为大陆的治理能力,特别表现在反腐肃贪方面;二是大陆的和平崛起,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尤其两相对比之下,台湾内部政治社会的混乱,加上在国际社会的边缘化,自然会在受访者心中产生巨大反差。
对岸涉台工作者看了上述的民调后,应更有信心恢复与台湾的全面接触,并以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来打开两岸僵局。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本人曾借取前苏共总书记赫鲁雪夫所提“三和两全”中的“三和”概念,作为研究《国统纲领》、“三阶论”的参考。所谓“三和”,即和平共存、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新中国”,即“三和一”的概念。
朝核谈判是最近国际间关注的一个议题,其中的两韩互动过程,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两韩都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光荣作为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韩国总统文在寅可以受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之托,在美朝间进行穿梭。
第二,两韩都把维持半岛和平稳定视为当务之急。就像韩国学者白池云教授所说,虽然韩国有人主张以瓦解朝鲜来完成统一,但多数认为急速统一会在各界产生巨大断层与冲击,因此最好先推动美朝和解以及促使朝鲜改革开放后,再谈统一问题。换言之,统一变成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的手段,与统一相比,和平才是更重要的。尽管如此,两韩统一模式还是引起多方讨论,最早如金日成于1980年提出的“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主张,和韩国总统卢泰愚于1989年提出的“民族共同体”。
第三,两韩都期待进行一场“非零和”的“和平竞赛”。因此,韩国会支持金正恩的经济改革,因成果终属统一后的韩国全民所有。有些韩国学者甚至认为,只要朝鲜拥核不会让朝鲜半岛成为火药库,他们并不坚持朝鲜弃核。
第四,在两韩达成统一前的“和平过渡”阶段,朝鲜半岛事实上是存在“阶段性的两个韩国”。因此,两韩在国际社会上不会相互排斥;在“文金会”上,双方是以正式官衔互称。
两岸与两韩情况不同,当然不能相提并论,尤其不同的是,韩国人在国际任何竞技场合都以团结着称,可以共组队伍参与奥运;而中国人则被形容为“一盘散沙”,不仅好斗成性,有时还把“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两岸交流及两岸和解,一度是韩国朋友羡慕和学习的对象,如今“风水轮流转”,眼见两韩关系已后来居上,走在两岸关系的前面。走笔至此,不胜唏嘘!
(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发表在台湾中时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