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审视中美贸易战,不仅是当下一时一地得失,更是影响我们未来的大事件;除了宏大叙事之外,如何让普通人能够参与讨论甚至收益于此?
很多时候,危险来临之时,当事人并不知道,要到时候反省,才能清晰地意识到,当过了某个时刻,危险已经多么临近。反过来看,人对幸运也是如此。
当下的中美贸易谈判,有可能就是事后看来的“那个时刻”。
罗斯带来什么信息量?
短短半月,中美贸易谈判时战时和。在刘鹤领衔的中方谈判回国之后,中外媒体都认为中国赢了之时,形势转折,5月29日白宫宣布将对500亿美元中国高科技商品征收25%关税。
根据白宫声明,针对中国有两大举措,首先是关税,其次投资限定。随后形势再度转折,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6月率队访问中国,继续商谈。对于正在因为关税问题恼火的中美贸易谈判,意义重大,双方各自给出了自身声明。这次会带来什么信息量?
会后没有发布联合声明,中国声明称,“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并强调这是本方的主动选择,暗示没有贸易战,中国本来就打算“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因为“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更耐人寻味的是声明的最后一段,“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中方的最后通牒,或者说对美国最后通牒的回应?至少对国内公众是如此理解。
与之对应,美国迟了一天的声明也相当简单,甚至可以说低调,描述为政府官员与一个中国代表团就美国与中国之间“磋商纪要”,比较实质性内容就是表示“通过为农业及能源产品供应提供便利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来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而且这将有助于支持美国的增长及就业。” 华尔街日报随后报道,中国承诺购买7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以及农产品。这一数字与特朗普希望削减的贸易赤字目标基本靠近。
耐人寻味的是,美方公告只字未提最早将于6月15日将公布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
如何看双方的声明?
曾经网络有流行外交黑话指南,比如坦率交谈表示分歧很大,无法沟通;交换了意见表示会谈各说各的;充分交换了意见表示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等等。从这次措辞来看,表示双方交换了各自意见,沟通了,但是最终决策方向仍旧不明朗。在措辞之外,双方没给联合声明,一个猜测是谈判双方并没有得到足够授权,仍旧需要给更高层汇报。总结双方各自给出简单声明以及没有联合声明这一事实,最大信息表示一切并没有完,甚至是刚刚开始,对于双方都是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