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莲与民进党,谁容不下谁?

时间:2018-06-03 09: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前副总统吕秀莲宣布和民进党说再见,从此和民进党没任何关系了。吕秀莲之离开民进党,如果只是因为台北市长提名一事,那的确就如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所说,“太小看吕秀莲”;关键还在于,一个创党价值失落的政党如何面对前辈、一个党德党魂沦丧的政党如何面对同志、一个执政初衷无存的政党如何面对人民的问题。

当年美丽岛事件被依叛乱罪判刑者共有八人,仍健在的六人中,已有三人先后退出民进党。在吕秀莲之前,施明德因为建议当时甫当选总统的陈水扁,在立院组多数联盟未果退党;林义雄则以蓝绿政党恶斗不断而退党。观诸三人退党原因,都和民进党的理想性逐渐丧失有关。

虽然施明德、林义雄乃至吕秀莲,在政坛毁誉参半,但那被称为“美丽岛世代”的党外人士投入政治运动,理想性确实是驱使他们对抗威权的最大武器。这样的理想性,随着民进党政治版图扩大而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如今的民进党,所谓的理想,不过是拿来争取选票的工具;所谓的政治受难者,更往往只是拿来诉诸悲情巩固权力的武器。

在退党之前,吕秀莲关切的两件事,很可以反映民进党失去理想、只求权力的性格。其一是台北市长选举。草创时期的民进党,党内要角征战南北,不计成败勇赴各县市开疆辟土。但2014年,民进党竟决定在首都选战缺席,原因只为派不出胜算人选,这与过去的积极性与牺牲精神大相迳庭。

柯文哲顺利击败国民党后,民进党明知柯文哲路线与己格格不入,仍对自行提名裹足不前。最后虽然提名了姚文智,但外界怀疑“打假球”的声音不断。对坚持民进党理念者来说,当然难以忍受。

第二件事,是台大校长遴选案,民进党坚持“拔管”;吕秀莲几乎是民进党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跳出来反对者。她的论点其实与一般认知并无二致,就是“尊重法治”而已。过去的民进党,是以反威权、反迫害起家,如今取得权力,竟然逾越法治,迫害异己,这当然又与民主理想背道而驰。

这些论调在民进党内显得格格不入。但无论基于政党内部声音的多元性,或者对于同党前辈的尊重,面对吕秀莲这样的声音,民进党内至少可以做到“默不作声”。但吕秀莲迎来的,却是党内的冷嘲热讽,例如立委段宜康就讥讽她“该重配老花眼镜了”。

吕秀莲离开民进党,尽管包括总统蔡英文在内,“具名慰留”的声音不小,但党内却也传出“慢走不送”的声音;即便慰留,也不过如同属美丽岛世代的陈菊所说,是“民进党禁不起分裂”,而不是吕秀莲说的有无道理。凡此种种,被羞辱的不是吕秀莲,而是民进党自己。

但民进党内对吕秀莲的诤言乃至分手视而不见,无情讪笑,根本原因并不是吕秀莲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是认为吕秀莲已经“没有实质影响力”。过去陈水扁的贪渎案,民进党上下一心力挺,不挺的还被打成“十一寇”;而新潮流大老吴乃仁涉入台糖弊案,包括赖清德在内的派系成员亦全力挑战司法。显见民进党眼中只有权力、没有是非,只有派系、没有同志了。

表面看,吕秀莲告别民进党,是她无法容忍民进党失去党魂党德;实际上,却是民进党在派系化、一言堂化和权力导向化后,不容许党内有“黑乌鸦”,更不容许没有政治实力者说真话,完全执政后更背离了民主的道路。换言之,不是吕秀莲容不下失去党德党魂的民进党,而是失去党德党魂的民进党早就容不下吕秀莲。

美丽岛世代逐渐淡出、离开民进党,不只象征一个世代的结束,更是民进党理想性的结束。无论吕秀莲最后是否真的退党都已无关紧要,因为不择手段巩固权力而抛弃是非理想的民进党,已经回不去了。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